分享到: | 更多 |
“面朝黄土背朝天”曾是很多人心中农民的形象,现如今,一些农民正在通过学知识学技术改变传统的务农方式。近日,陕西省20名农民收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今年9月,他们将跟其他大学生一样走进校园,接受为期3年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他们是种植大户或规模经营户,最多的一家承包了500多亩地。(6月21日《新京报》)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许多农民为了更好的生活进城务工。然而,对土地和农村有着深厚感情的农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农民却选择了留下来,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专业化水平。这些农民的身份色彩在淡化、职业色彩在强化,和传统农民已经有了显著区别。“农民上大学”既圆了这些农民的“大学梦”,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平台。
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认为,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职业农民则充分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理性选择使利益最大化。如果说传统农民是被动地适应市场,职业农民则是主动地拥抱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职业农民不是一个与生俱来的先天身份,而是一个后天习得的社会角色。 在现代社会,农业从业者显然不能仅仅依靠经验;一个真正的职业农民,也需要学习科学知识、农业文化和管理办法。在一个改革和创新的时代里,职业农民只有“强筋壮骨”,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风云中占据主动。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传统农民在社会分工上不可避免会出现“分流”。一方面,大量农民工迁徙到城市,乡村“空心化”成为一种无奈、尴尬的现实;另一方面,一些坚守乡土的农民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成为种粮大户或规模经营户,即使留守在农村,依然可以“钱袋满当当”。
如果种粮大户、规模经营户依然在陈旧的农业运作模式里打转,那他们依然还是传统农民,而不是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相比,职业农民的核心区别不在于“盘子”的大小,而在于价值追求的更新和发展理念的重塑。新型的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自身增产增收的问题,也带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农业从业者不仅需要经验,也需要技术、信息;结合实际需求给传统农民“补课”、“充电”,有助于推动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过渡。只有多方合力,培育更多的职业农民,现代农业才会更有生机与活力。
乔傲龙:从职业农民到开放社会2014-05-27 |
深圳特区报:让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2014-11-25 |
李彦赤:疏通扶贫开发金融血脉2015-07-01 |
舒圣祥:“职业农民”登场 解开种田不赚魔咒2015-11-05 |
舒圣祥:让“职业农民”体面,种田种地先要...2015-11-06 |
程方平:农村娃多元成才要从“三农”破题2015-11-25 |
激发乡土中国的前行力量2016-02-15 |
向我们青春时代的劳动者致敬2016-05-03 |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2016-06-12 |
农民需要“职业”发展环境2016-06-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