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高考之后,无论人生一路高歌猛进还是开始转向分流,都不应志得意满抑或惊慌失措,只要不放弃奋斗,每一个人都能登上成功的“领奖台”。
今天,全国高考大幕正式拉开,校园周边静悄悄,所有的喧嚣与声响都默默退场,机器停止转动、大妈们停止广场舞、无数部手机调至静音……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关注高考,都自觉为学子们营造安静舒适的考试环境。
有关部门做好考试服务工作,考生们做好考前准备,是高考的必要序曲,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每一位考生都希望发挥最佳状态、交出没有遗憾的答卷。有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管学校如何践行素质教育、老师怎样引领快乐学习,读书求知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读书学习、积累知识,终归都要下一番苦功夫。学生在校发奋读书不仅为将来成长做好知识与文化储备,更是藉此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如今,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学习之苦已经吃过不少,如今终于迎来收获的时刻。笔者在此想说的是,比高考成绩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于高考成绩的认识,以及高考之后人生道路选择的价值取向。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角,一座指引莘莘学子奔向社会广阔天地的桥,而非终点线。走过高考,一部分学子要上大学继续深造,另一部分学子将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就业技能,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提前步入社会。这种教育航向上的分流是社会发展的常态。它既受到社会对人才或人力资源选择的制约,也由个体个性禀赋差异所决定。个性差异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如同花开千百种各有其美丽,不同性格不同禀赋的人们都有希望成就个人梦想。将喜好钻研学问之人放到机械操作岗位上,或让喜欢动手不爱书卷的人去搞学术研究,都是严重的就业抑或择业错位,无论对个体还是社会都有害无益。
高考让学子形成有序分流态势合乎情理。在适当时候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不悖的教育分流制度,是国际教育通行做法。新加坡学生在读完初级中学后,即根据学习能力不同而划分为学术型、技能型两类人才,职业教育分流随之启动;美国教育分流从高中阶段开始,高中学校按照学生以前的学业成绩,把他们编入不同的教学轨道,轨道覆盖完全不同的课程,贯穿所有科目,最终把学生导向毕业后的不同走向。这些国家的做法可资借鉴。
要让青年学子乃至全社会都能以平和心态看待教育分流,还需要坚定不移推进社会公平制度改革。首先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让各行各业的收入差距趋于合理,从根本上消除人们通过高考“独木桥”,而后挤“公考”“独木桥”的念头。其次,从制度上激励拥有一技之长以及干实业的人们,使其收入地位和他们的努力相符,推动人们崇尚创新研究与干事创业。当社会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收入与尊严都有保障而无忧虑,青年学子们从容淡定走过高考这座“桥”必然会成为普遍现实。
任何时候、任何年代,高考都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与文化修养之外,更重要的是走进社会之后个人勤奋努力的程度,当然还有一点机缘运气成分在内——机缘运气可遇而不可求,在成功要素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况且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那些考上大学的学生,若以“天之骄子”自居,结果多半是“泯然众人矣”,事业乏善可陈;而许多并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因为甩掉高考落榜的“包袱”,在新的起跑线上倾情投入、忘我打拼,亦能不断刷新人生风景,于各个行业尽显风流成为“大咖”,有些甚至重新拾起书本,成长为作家、学者等文化人。年轻人不能懈怠,永远都要保持昂扬的进取精神,高考之后,无论人生一路高歌猛进还是开始转向分流,都不应志得意满抑或惊慌失措,只要不放弃奋斗,每一个人都能登上成功的“领奖台”。
郑州晚报:尴尬的东莞,一句“嘿嘿”难解围2014-03-05 |
赵清源:请以平常心对待高考2014-06-10 |
中工时评:回首窥镜而省身 笃行蹄疾而步稳2014-07-01 |
陋室观复:教育改革非政府之力所能独担2014-09-22 |
吕晓勋:从严从实,为官一任有担当2014-10-21 |
钱江晚报:高考在更公平的基础上重新起航2015-03-09 |
段久惠:给“偏才”涌现以制度出口2015-06-17 |
“四个不低于”戳穿“减招”谣言2016-05-19 |
公平与梦想是高考的底色2016-06-07 |
高考只是人生的 一个重要转角2016-06-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