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昨天,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策划总监张劲硕的一条微博引爆网络:“这是刚刚学生们离开动物博物馆的现场,满地垃圾,一片狼藉。每次博物馆里只要来熊孩子,就好不了,破坏力很强……尽管进馆前我们说明了注意事项,但学校老师、家长也不教育孩子如何参观博物馆。博物馆成了游乐场,孩子进来追跑打闹,大声喧哗。”(5月6日《北京晚报》)
截至目前,这条微博的阅读量已破百万,转发近5000次,评论近3000条,引发网友的极大关注。从微博中的图片明显看到,博物馆休息区的椅子上、地面上遍布饮料瓶、食品包装等垃圾。与博文中描述的“破坏力强”如出一辙,难怪国家动物博物馆策划总监张劲硕发出“只要来熊孩子,就好不了”的感慨。
对此,可能不少网友觉得,“声讨”才念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小题大做。他们不过是“还不懂事”的孩子,自律能力不够,打闹嬉戏是他们的天性,过分苛责对孩子的心灵是一种伤害。教育孩子的问题,应该落在学校的教育体制上。
虽是孩子的不文明举动,网友却把板子打在教育体制上不无奇怪。在这起事件中,带队的老师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孩子擅闯博物馆内的非开放区,尚且可以理解,但老师不但没有阻止反而也进入休息,还与工作人员还发生了言语冲突,态度蛮横。馆内的保洁员事后反映,这里的垃圾比休息室更多,现场一片凌乱。孩子不懂事,难道老师也“不懂规矩”?
当然,脱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难有成效。此次事件中,学生的家长难辞其咎。《三字经》早有明言,“子不教,父之过”。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殿堂,是参观学习的场所。安静参观、不打扰别人、不破坏展品、不乱扔垃圾,这些是最基本的素质。如果孩子出现这些不文明举止,家长及时制止,引导教育,也不至于把博物馆变成嬉戏打闹的游乐场。唯恐放任自己的孩子“为所欲为”,不加约束。
不少网友对此深感忧虑,痛心疾首。感叹我们的公共意识仍未跟上现代文明的节奏,甚至发出“一代不如一代”的呼喊。其实,也无需如此悲观,毕竟教育有失欠缺的只是少数。对于个别或者小群体的问题,不该让所有的孩子都吃“瓜落儿”。
张劲硕公开点名,也不是说故意为难孩子,只是希望这种现象能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涉及到他们的未来,祖国的明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对于孩子的不文明举动,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教育,甚至是放任自流,而要在实际生活中以身示范、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
声音2012-06-07 |
蔡 辉:《熊出没》考验精细管理能力2013-08-16 |
赵清源:规矩的背后是教养,是德行,是文化2013-10-16 |
韩静开:“熊”孩子是惯出来的2013-11-01 |
王 建:男童被熊咬,不该发生的悲剧2014-10-20 |
我在我思:让法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系列谈2014-12-23 |
圈点新闻2015-03-25 |
夏熊飞:曝光不文明行为更需程序文明2015-08-14 |
熊孩子根在“熊家教”2016-03-01 |
“熊孩子”乱扔垃圾不能止于一次批评2016-05-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