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莫让“名校毕业”成枷锁
李萌
//m.auribault.com 2016-04-21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因卖猪肉而被大家熟知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昨天带着自己的新书《北大“屠夫”》亮相第三届北京国际优质农产品展示交易会,现场签名赠书。在2013年以另类创业者重回母校分享创业经验时,陆步轩说自己“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昨天,他向记者坦言,将卖猪肉做到极致,“应该也不算给母校丢人了”。(4月20日《京华时报》)

  十年前卖猪肉的陆步轩,自被媒体发现其北京大学毕业的出身后,就曾引发社会热议。“北大才子”的标签一时间紧紧贴在他的身上,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在今日的报道中,陆步轩也提到,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觉得从北大毕业对他的生活来说是个枷锁,让他放不下身段。正如陆步轩这般,对于众多毕业生来说,名校出身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光环,就会给他们套上多大的枷锁。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这类新闻层出不穷,频频惹众议。而这一类新闻之所以能引起人们关注,无非是因为在大众的认知中,名校毕业就是高薪工作的代名词,名校毕业生就是社会的栋梁之材。当一位名校毕业生的择业与大众认知产生反差,选择了一个大众眼中并不高端、技术含量低的、与名校身份不符的工作,那么他就会受到大众的议论,甚至谴责。因为他浪费了他的学历、他的能力,浪费了学校对他的培养。

  而这个来自大众期望、名为“名校光环”的枷锁,也常常锁住了不少名校毕业生。光环之下的他们,往往只看到光环给他们带来的便利,看不到光环之外自己的能力。这样的毕业生往往在择业时自恃名校出身,不肯放下身段,不肯“浪费”学历,在能力与光环之间的落差中,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象。

  但这真的是浪费吗?笔者认为,如今陆步轩的成就正是对这一“浪费”观点的有力辩驳。

  高校并不是仅仅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还应是在思想上给以学生启发,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在这一点上,尽管初时陆步轩的工作和普通的卖猪肉者相同,但由于陆步轩接受过高校教育,他的想法、眼界必会与一般卖猪肉者有所不同。于是,才会有今日的陆步轩,一个不纯粹的带着书卷气的商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当这一句俗语真正地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口头上时,“X大才子/才女”的标签才能真正地被撕下来,“名校毕业”才不会成为承载大众期望,锁住毕业生的枷锁。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