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近日广州市政协举行的分组讨论会上,有政协委员说:“国家二孩政策公布后,今年,广州很多中小学可能面临没有老师上课的情况。”这番话引发了来自教育界的校长委员们的热议。
“女教师生二孩”导致的师资不足,确实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首先,现在中小学女教师的比例很大,有些小学已经占到九成。随着优生优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从备孕、孕检、生产到哺乳,女性在哺育后代上付出的心血远超过上辈人。女教师生育后,还需要较长的调整期。其次,社会发展带来“自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作为知识女性,女教师更希望将休假政策用足。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捍卫受教育权的意识也更强,学校很难通过加大班额或用临时代课等方式来变通。再次,随着教育治理和学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面对“女教师扎堆生二孩”,学校在人、财、物上的应对手段和回旋余地也有限。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教师队伍因女教师生育而呈现阶段性缺员的现象将长期存在,需要早做准备。笔者认为,在充分尊重女教师的生育权的前提下,只能通过创新用人机制,才能破解难题。其核心是,打破僵化定编的方式,实行符合教育特点的独立的编制管理办法,将用人权下放到学校,真正做到人权、事权统一。
教师编制问题是当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问题,破解大班额问题,实施走班制等,都需要增加教师编制。国家花了很大气力才逐渐消化了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包袱,但现在个别地方又开始聘用编外教师,称之为“临聘教师”“非编教师”等,形成了事实上的双轨制。既要增加学位,又要规范办学,还要裁减“临聘教师”,加上女教师扎堆生育,学校自然困难重重。
笔者认为,“后4%时代”教师编制不应再成问题。在解决了基本教育需求后,一方面要研究更科学的经费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将宝贵的教育经费更多地用于师资队伍建设,要“目中有人”。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实施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制度后,编制管理不能再搞双轨制,要以学生数或班级数滚动定编。落实课程计划,提高编制使用效率。建立通过事权核定机制确保教育财政支出的制度设计,保障学校的经费使用权、教师待遇的分配权、生育保险收益的统筹使用权等。
“二孩”政策对学校的影响是全面的,只有在用人机制上破除清规戒律,充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才能缓解女教师生二孩所导致的阶段性缺员问题。
“单独二孩”2014-02-25 |
戴先任:期待吸聚人气的全面二孩政策落地2015-07-23 |
汪 明:“全面二孩”来了,教育要提前布局2015-11-02 |
易宪容:“全面二孩”不会造就高房价2015-11-05 |
“全面二孩”不能止于放2015-11-05 |
刘大山:从制度入手消除女性就业歧视2015-11-23 |
“二孩时代”更是改革契机2015-12-23 |
能否让二孩免于“求人”的人生2016-01-25 |
二孩的鼓励政策不能“过头”2016-01-28 |
女教师“可能会生”,师资该怎么补充?2016-02-0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