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杨国营:大学生网购别过度“消费”父母
//m.auribault.com 2015-11-13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更多

 如果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大学生还要向父母一味索取,说得学术点,叫无视他人权益;说得通俗点,叫不懂事。

  “双十一”的疯狂“血拼”已过去了两天,想一想还款压力,一些大学生朋友恐怕早没了“买买买”时的兴奋劲儿,有的甚至还要后悔没有早点“剁手”——这当然是戏言。

  这样的结局早在意料之中,媒体和家长都曾发出“预警”。比如,日前有媒体发表报道“大学生‘双十一’网贷消费引质疑”,乍一看标题,笔者的内心其实是拒绝发表观感的。购物是起码的个人自由,大学生“买买买”再疯狂,与他人何干?况且还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啊!后来仔细看了一下媒体报道,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核心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花的不是自己的钱。除了少数学生能够拿到奖助学金或补贴,勤工俭学是大学生挣钱的主要途径,但整体而言,大学生靠自身能力挣钱的途径单一、收入微薄,想要满足个人购物欲望,尤其是买“大件”,就得另想办法。

  “我比较喜欢尝试新事物,但现在没有经济能力购买,通过信用卡、个人贷款支付我就能分期支付,减少经济压力。”这是很多大学生的想法。据媒体报道,不少大学生网购的钱来源于网贷——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其实说白了,跟刷信用卡购物没多大差别,只不过加了一层互联网的皮而已,核心还是透支性消费。这也是不少家长反对的重要原因,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时髦的消费模式存在较大风险。当下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是所谓“赶上了好时候”的一代;他们的父母则大多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吃过苦,消费观念较为谨慎或曰保守,习惯于“有一分钱办一分钱的事”。为什么要使用网贷?接受媒体采访的大学生表示,是因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自然也愿意去尝鲜。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在分期购物商城上开通个人贷款支付业务较为容易,金额也相对较大。尝试新鲜事物、锻炼互联网思维、积极拥抱社会,从大学生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没错。但问题在于,部分家长不赞同这种超前消费的做法,这就形成了亲子之间的代际冲突。

  代际冲突很多时候无所谓谁对谁错,消费观念不同也是常见现象,但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即大学生通常花的是父母的钱,尊重父母的意见于情于理都显得必要。倘若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且父母乐于支持孩子“买买买”,自然无需他人置喙。但如果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大学生还要向父母一味索取,说得学术点,叫无视他人权益;说得通俗点,叫不懂事。

  就个人经济状况而言,大学生是一个极为尴尬的群体——年龄上已经成年,经济上却并未独立。他们既不能像小时候那样任性地让父母买这买那,也不能像职场人士那样任性地花自己的钱。不少大学生对这种尴尬体会很深,但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手,颤抖着点下购物的“确定”键。自制力的缺乏、对社会缺乏足够认知正是他们尚不够成熟的重要特征。有的大学生可能对此有些不服气,那就看看金融界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讲的一段话:与银行信用卡分期类似,每笔网络分期其实也是将利息和手续费含在每月月供之中,其利息和违约“陷阱”,涉世不深的学生是不易发觉的。此外,由于大学生流动性较强,容易造成违约后催收困难,出现失信问题。

  除了网购、网贷本身的问题,对于由此引发的代际冲突,大学生更应自知、自省,当自己尚未实现经济独立时,花钱总要以不给父母添堵为底线。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