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南海本无事。但某些国家受利益驱使,却非要在国际舆论场上人为炒热南海话题,颠倒黑白,制造事端,将本该风平浪静的南海搅浑。
究竟是谁在制造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舆论偏见?
不妨先来看个“案例”——今年2月,西方舆论炒作中国在西沙部署导弹问题。时间选在美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方式则是全线出击:2月16日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率先发表所谓“独家报道”,爆料中国在西沙永兴岛部署“红旗”-9防空导弹;17日美国国务卿、白宫发言人、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又同步发声,攻击中国在南海加强“军事化”;当天日本政府代表也出面表示“严重关切”;之后,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曝光一组卫星照片,称中国在南沙建设高频雷达,继续放大“中国威胁”。
随便翻翻西方舆论关于南海问题的言论,无论是摆在台面上讲的,还是潜台词里说的,中国的形象常常被固化为“以大欺小”,搞“军事化”,破坏“航行自由”,“挑战国际法治”,“谋求地区霸权”……这些声音把中国描绘成“躁动不安的帝国”。
眼花缭乱中,这出以美国为中心、盟友为呼应,借助官方、学界、媒体三方平台的演出,将地区局势紧张的责任一股脑地“推”到了中国身上。
美国和它的“小兄弟们”很擅长制造舆论偏见,混淆概念只是其手法之一。另一常用手法是双重标准。譬如,打着维护国际法治的旗号,却绝口不提自己曾拒不执行国际法院“尼加拉瓜军事和准军事活动案”的判决;对菲律宾等国在非法侵占中国的岛礁上部署雷达、飞机、火炮、导弹等军事设施视而不见,却给中国在拥有主权的自家领土上搞建设贴上“军事化”标签……
混淆概念也好,双重标准也罢,西方舆论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偏见归根结底,是源于对中国“有罪推定”的惯性思维。在南海问题上,任何民事和军事行为,只要是中国作出的,一定是中国的错。
这一逻辑让人想起所谓的“大国原罪论”,西方把基于自己扩张历史而形成的国强必霸理论以己度人地套用在中国身上。新加坡联合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意图与角色都误判了,它把判断建立在其作为扩张主义帝国的历史经验以及根深蒂固的强权政治思想之上,而不是在于中国在该地区的外交表现。
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美国正全方位动员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资源“重返亚太”、遏制中国。其中,制造南海舆论偏见无疑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方式。美国国家利益中心高级研究员哈里·卡齐亚尼斯说得直白:“我们的目标很简单:迫使中国陷于守势,并在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上一次又一次地羞辱中国……在新闻界和社交媒体上散布一起又一起中国在南中国海侵略行径的经济费用会很小,但通过媒体曝光来揭露中国的行径所带来的回报则可能是巨大的。”
卡齐亚尼斯们的盘算是,中国会碍于“面子”被迫作出“某些非常艰难的抉择”。然而,这大概只是一厢情愿。幻想通过舆论施压逼迫中国在维护自身主权和相关权利这一根本性问题上作出妥协和让步,只能是痴人说梦。
抹黑一时,抹黑不了一世,中国致力地区和平发展的善意与努力“日久见人心”,某些国家别有用心地制造南海问题的舆论偏见早晚都会被拆穿。
浙江日报:美国不要老在南海问题上挑事2014-01-13 |
王义桅:中日舆论战本质是正邪之战2014-01-28 |
毛开云:奥巴马无权要求中国停止南海填海修建2015-11-19 |
毛开云:菲外长“为维护友谊发起南海仲裁”...2015-12-03 |
红旗-9是衡量美南海军事威胁的尺子2016-02-22 |
没有底线思维就会失去底线2016-04-22 |
声音2016-05-06 |
打好南海仲裁的反制“攻坚战”2016-05-10 |
别指望用仲裁结果逼中国就范2016-05-19 |
南海仲裁应退场,解决争端须对话2016-05-3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