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无性别公厕,习惯便自然
椿桦
//m.auribault.com 2016-12-01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人流密集区域建无性别公厕,是解决女性如厕难的一个良方。当然,这需要一个习惯的过程。

  从10月下旬到11月19日的“世界厕所日”期间,有一间公共厕所“火”了将近一个月,那就是上海首座男女通用的无性别公厕。其“无性别”的设置引发了舆论热议,还有网站就“是否愿意使用这类公厕”做了调查。总体来看,认可无性别公厕者占多数,但对此类公厕感到尴尬或表示忧虑者,也为数不少。

  其实,无性别公厕算不上是什么新鲜事物,男女共用厕所,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了。在广大农村地区,至今还存在这种情况:一个人如厕时,听到有脚步声过来,就咳嗽一声,表示里面有人,对方便会自觉转身离去。对此,大家都非常习惯,且相安无事。在城市里,无性别厕所也老早就有了,比如,许多中小型餐馆的厕所就不分男女,哪个厕位的门是开的,就可以直接进哪个门。何以有了正儿八经的无性别公厕,许多人就觉得尴尬呢?说起来,还是一个习惯或适应的问题,毕竟这是现代都市里的新鲜事物。

  大型无性别公厕的出现,上海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此前,沈阳、青岛、北京、重庆等城市就已先后建立了这样的公厕。当然,争议也伴随而来。以我所见,之所以有争议,恰恰是无性别公厕太少了,如果每个城市都建这样的公厕,而且这样的公厕分布得更广一些,相信人们就会习惯成自然。

  说起来,无性别公厕的投入使用,也是一种资源共享。在人口较多的城市或旅游景点,女性如厕难,有时真的难于上青天。毕竟男女有别,在如厕问题上,男厕一排小便池,十几秒钟便可解决十几个人的方便之事;而同样的时间,可能刚刚够一名女性宽衣解带。根据世界厕所组织统计,女性如厕时间平均70秒~75秒,男性如厕时间平均30秒~35秒。这也是为什么商业地段常常出现“男厕空荡荡,女厕排长龙”的原因。假如那是一座无性别公厕,如厕资源就可得到充分的利用。

  当然,尴尬问题多少也是存在的,但解决起来并不难。比如,通过播放音乐,掩盖如厕的声响;将厕位之间的隔板加高,防止偷窥;男性小便池也可以用隔板围蔽。事实上,无性别公厕最大的贡献恰恰是解决尴尬,比如异性家长带儿童如厕不必难堪,女同胞不必长时间忍受内急——还有什么事情比内急、失禁更尴尬呢?

  所以,在人流密集区域建无性别公厕,是解决女性如厕难的一个良方。当然,这需要一个习惯的过程,但只要人们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个过程就不会很长。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