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不能把就业歧视作为“代人体检”的挡箭牌
堂吉伟德
//m.auribault.com 2016-08-22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2000元能代替抽血,4000元能修改体检结果,确保100%合格通过……时下正是毕业季,入职体检迎来高峰期。一些求职者为了确保入职体检能够顺利通过,求助于“代人体检”中介机构,而这些机构也公开宣称“只要交钱就能搞定”。记者调查了解到,“代人体检”之所以形成产业链,根源在于就业歧视仍然存在,一些明令禁查的体检项目仍被部分单位暗地作为参考。(8月21日《北京晨报》)

  有需求就必然有市场,正是因为大量就业歧视尤其是乙肝患者受到的就业歧视,使得一纸体检证明成为求职路上的拦路虎。很多求职者为了确保入职体检能够顺利通过,只得退而其次走“代人体检”的中介路线,从而为代人体检的作弊行为创造了条件。作为违法行为的诱因,“代人体检”广泛存在并形成产业链条,固然跟就业歧视有关,不过若将其作为这一乱象的挡箭牌则未免偏颇。

  就业歧视当然值得重视并亟待解决,然而“代人体检”出现还在于管控失范,从而造成秩序混乱。从法律上讲,代人体检是一种作弊行为,涉嫌欺诈与非法经营,以此获利并扰乱社会秩序,则可能会构成刑法规定的非法经营罪。这种行为跟考试作弊有着相似之处,但不能说因为有考试的存在,就导致了作弊的产生。事实证明,只要有利益关联的牵扯,有逐利的空间可挖,那么就必然会出现作弊的可能。如果不能从渠道上进行控制,那么把歧视作为“代人体检”的存续理由,则可能造成认识上的偏差。自然,把就业歧视作为“代人体检”的问题之源,其实也有本末倒置之嫌。

  就业歧视当然是一个方面,不过以作弊的行为去应对,则属于典型的“以违法对违法”,并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就业歧视为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许,也有相应的权利救济和约束机制,若是采取投诉或者诉讼的方式给予维权,让用人单位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通过社会治理体系的建立,以及社会共同参与下的基础打造,足以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与惩戒力,让就业歧视始终处于高压之下,违法的成本过高也会投鼠忌器并有所收敛。反之则会形成纵容,既无助于歧视的老问题解决,也会由此滋生出弄虚作假甚至违法犯罪的新问题。

  另一方面,以违法犯罪和弄虚作假的方式去应对,必然会滋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向效应,并造成恶劣的示范性,人人都如此做则会毫无规则和底线,法不责众的局面形成,又会增加社会治理的成本。更何况,“代人体检”从本质上讲,属于程序性违法,而与其目的性并无绝对关联。要知道,若是没有程序性控制和约束程序,那么“代人体检”不过是作弊乱象之一,“代人面试”、“代人考试”等类似行为,也会屡禁不止。

  “代人体检”之类的乱象广有市场,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跟认知上的偏差有着直接关系。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往往更注重于形而上的“源头诱因”,却忽略了形而下的“程序把关”,并由此造成责任的混淆不清,渠道控制最后被源头指责所排盖,监管缺失的老问题就始终得不到解决。以“代人体检”为例,要不要体检是一回事,如何体检又是另一回事。就业歧视只是增加了体检的成本,不过却并非违法行为滋生并蔓延的主因。毕竟,除了被明令禁止的体检项目,入职体检本身也有合理性和正当性。要是“代人体检”存续的漏洞不被填补,类似行为就会层出不穷甚至变本加厉。

  “代人体检”如何通过程序审查,如何在医院、用人单位之间顺利放行,监管部门对此如何进行的打击……若无以回答和解决以上问题,使得“代人体检”如同严格的征兵体检或者升学体检那样,受到严格监督与约束,没有了作弊的空间,对就业歧视的关注才会回到正常轨道。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