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安徽黄山是否更名为徽州的讨论最近引起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恢复徽州地名更能体现当地文化特征。今日起,民政部就《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行政区域名称应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批准,不得擅自变更行政区划的名称。这也是首次提出了行政区划管理上的禁止性条款。(4月14日《新京报》)
地名并非仅仅是一个地方名称。它既是当地民众情感传承的纽带,也是当地历史文化千百年沉淀的结晶。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常以整合资源、方便管理、发展旅游、招商引资之名,随意变更地名。这种偏偏要给原本具有文化情感属性的地名赋予经济属性的任性行为,既凸显对地名文化缺乏应有的尊重,更让民众从情感上“找不到回家路”。从这个角度看,此次民政部拟明确规定行政区域名称应体现当地文化特征,便是对更名乱象的及时警醒与纠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一些地方来来回回地更改地名,曾一度引发热议。当然,地名并不是绝对不能改。事实上,一些传承至今的地名也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改来的,比如山西的闻喜县。闻喜县古称桐乡,秦时更名为左邑县,汉武帝刘彻在此欣闻平定南越叛乱的喜讯而赐名“闻喜”。这说明,随着时代变迁与语言的丰富,地名内涵虽可变动,但是应体现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的本质要求并未改变。
那么,如何做到科学理性地更名呢?一是要把握尊重历史传统与文化内涵的大原则,二是要遵循法定程序,广泛征求民意,真正体现民意。以此次黄山市回应“复名徽州”为例,截至投票结束,参与网络投票的14973人中,71.4%的网友选择了“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表示支持。《人民日报》也发文称,不是所有地名都必须恢复旧名称,但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 这种问计于民的更名途径,自然能确保地名的更改能更好地传承历史,更有效地传播地名文化。
事实证明,地名变更唯有摒弃实用主义的短视目光,尊重地名形成的历史与文脉,方能提升民众的“地名是回家的路”情感认同,增强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因此,民政部此次为改名立规矩,是对任性更名套上紧箍咒,值得期待。
扬子晚报:南天一柱改名,批崇洋不如批一言堂2010-01-26 |
扬子晚报:南天一柱改名,批崇洋不如批一言堂2010-01-26 |
历史成了大肥肉,不妨先算算清楚2010-08-04 |
陶短房:地名尊重历史才有生命力2011-01-30 |
胡 宁:徽州的疼痛2013-02-25 |
董碧辉:捐古建筑的成龙为啥没人理2013-04-12 |
邓海建:公车私用医院堵路,顺不顺道不是关键2014-03-12 |
强堵2014-03-13 |
李 辉:恢复徽州地名为何这么难?2015-06-12 |
乔志峰:“绿茶之王”谁喝了?2015-11-1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