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和静钧:构建全球食品安全“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紧迫使命
//m.auribault.com 2015-12-08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更多

  在全球化浪潮下的今天,食品安全也是国际社会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不论身居地球何处,都是这命运共同体的一份子,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休戚与共,共享更美好的未来

  在近日召开的第三届亚太食品安全治理圆桌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毕克新呼吁:“期待各国政府、企业、消费者、媒体以及全社会一起努力,构建全球食品安全的‘命运共同体’,为保障全球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构建全球食品安全“命运共同体”是个全新的命题,并没有现成样板可以临摹。它又是一个紧迫的、共同的使命,是一个基于功能主义的蓝图,因而它又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从政治现实主义的角度上看,国际社会并没有一个“世界政府”以维持食品安全秩序。然而,在国际社会多个问题领域,已经证明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在各国政府、跨国企业、各国消费者、媒体等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在功能上建立起与“世界政府”相类似的公共产品,以提供社会所需的食品安全秩序。

  从目前的趋势上看,全球食品贸易增长迅猛。从2004年到2013年这10年间,全球食品贸易增加了131%,同期中国则增长了260%。单个区域或单个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随着贸易链的延长会演变成为国际性问题。如2011年,德国爆发“毒黄瓜”事件,致10人死亡、约800人患病。德国的黄瓜进口自西班牙。由于没有证据表明究竟是在生产链、供应链、流通链、销售链中的哪一个环节“染毒”,欧洲食品格局因而大乱,多个地方出现社会混乱现象,各国间爆发贸易制裁战。

  除全球食品贸易之外,导致食品安全国际化的其他原因,还有食品原料的供应从本地化为主转向全球化为主,这也给食品安全保障带来了压力和难度。电子商务下的“跨国网购”、新科技带来的各类替代食品及转基因食品的全球性流通,都给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秩序带来挑战。

  构建全球食品安全秩序和防范食品安全领域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本着“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共同应对。各国政府应在国际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相互协作,共同制定规则,协调行动和统一执法口径。从各国的法律合作上看,各国都有《食品安全法》,都对本国国民的食品安全负有责任,也要求对他国国民的食品安全同样负责,这使法律的国际合作成为政府间合作的首要可行议程。对于企业而言,应把社会责任意识扩展到更大视野上,形成国际社会责任意识,严守各国食品安全法律。而对消费者来说,应提高国际维权能力,自觉抵制渠道不明的非安全食品,并积极投身于食品安全的治理行动中。

  食品安全是国家安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全球化浪潮下的今天,食品安全也是国际社会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不论身居地球何处,都是这命运共同体的一份子,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休戚与共,共享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