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方向
桑胜高
//m.auribault.com 2016-03-10 来源: 西安日报
分享到: 更多

  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在听取了刘正军代表关于治理镉超标的相关汇报后。总书记详细询问这项技术的特点、成本和治理周期,并强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3月8日 人民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基础中的基础。“手中有粮心不慌”,要想干好其他事业,不能没有粮食这个最基本的保障,不能没有农业这个最大的基础。“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既饱含着对农业的关怀和关切,更饱含着对农业未来的希望和要求。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则希望、要求和目标三者兼有之。

  党和国家对农业、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是有目共睹的,这可从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的事实中得到很好印证。正是由于中央对农业的强力保障和支持,才迎来了粮食生产的13连增,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实基础、过硬保障。

  但是,也要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也像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化解矛盾,实现转型升级。农业应向什么方向转?结构应该如何调?总书记关于“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相关论述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挖掘资源优势、能源优势达到“上限”的情况下,要想实现提质增效并非易事,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具体到农业而言,就是要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而其中的“内涵”则主要在于科技。也就是说,要破解包括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农民增收等矛盾和问题在内的农业发展“瓶颈”,必须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构建起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技术体系。这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治本之策。

  要实现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必须实现“藏粮于地”。这是先决条件,因为,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土地,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内涵式现代农业就成了镜花水月。从这个角度看,“藏粮于地”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好土地文章,紧紧依靠土地来稳住农业生产;再就是要珍惜土地、爱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科学利用土地,决不能让粮食生产因土地、土壤的破坏而没有着落。

  要实现农业增效,实现粮食生产中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目标,必须实现“藏粮于技”。毋庸置疑,这里的“技”,指的是现代化农业科技,是技术创新、流程创新。有创新才有动力,有创新才能发展。因此,必须要紧紧抓住农业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力争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各项任务目标。

  “藏粮于地”也好,“藏粮于技”也罢,细细品读,其实都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结合和运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农民福祉、群众利益,都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大局。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