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陈发明:拉面之争本质是品牌建设滞后
//m.auribault.com2015-09-09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一家来自兰州的牛肉拉面连锁企业在深圳的店面遭到一些同行抵制,原因是当地已有很多青海人开的“正宗兰州牛肉拉面店”,他们指责兰州牛肉拉面破坏“行规”,将店开在了已有店面的400米之内。

  兰州牛肉拉面是甘肃的餐饮“名片”,并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不仅在兰州当地解决了数万群众就业,外出开牛肉拉面馆也成为很多甘肃人务工的重要选择。但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共有5万多家兰州牛肉面馆,其中有60%至70%的面馆实际为青海人所开。如此便不难理解,青海人开的“兰州拉面”为何敢上门指责兰州拉面破坏行规。

  “青拉”与“兰拉”之争,表面上看是行规之争,本质则是品牌之争,暴露出拉面市场品牌建设工作滞后。

  一方面,兰州拉面尽管名气大,但技术含量不高,开店门槛低。不仅青海一些地方将拉面师作为农村青年务工的主要培训内容,甘肃不少县也鼓励当地群众经过简单培训外出开拉面馆。这虽然短期内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同时也造成了兰州拉面“一出兰州就变味”的尴尬,使牛肉拉面这个行业散而不精,多而不强,管理水平差,品牌价值弱。从长远看,只解决了从业者的谋生问题,而非致富问题。

  另一方面,“牛大碗”之争也与行业协会、管理部门工作不力有关。早在2009年,兰州牛肉拉面就已注册商标,并出台了相关规定,对获得商标使用权的企业和个人实行动态管理。但实际上,除了少数开展连锁经营的餐饮企业外,兰州市大部分牛肉面馆对此规定视而不见。后来,甘肃省人社厅又申报《兰州牛肉拉面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获得人社部批准。但是几年过去,兰州拉面在规范化和职业化发展方面却进展不大。

  擦亮牛肉拉面的金字招牌,加大品牌保护和监管力度,加快推进牛肉拉面职业化、标准化进程,不仅关系到百年饮食品牌的传承,也能让贫困地区群众实现从掌握谋生技能到致富技能的转变。与此同时,青海拉面在经过多年积累后,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不妨探索建立自己的拉面品牌,既省去许多口舌之争,也能在真正的市场竞争中与兰州拉面一较高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