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直播平台再曝乱象,谁该为“伪慈善”买单?
//m.auribault.com 2016-11-08 来源: 央广网
分享到: 更多

  近日,有网友曝光了一段“揭秘大凉山公益作假”的视频,视频中,两名男子在某直播平台上直播做慈善,安排凉山州某村村民站成两排,为村民发放慈善资金,然而直播镜头前发放给村民的百元大钞,直播结束后却要收回。被曝光的快手主播事后承认,“发钱”是为了增加粉丝数和观看量,让粉丝多刷礼物。11月6日,该直播平台平台回应称已经冻结相关人员账号,当地警方也已介入调查。

  该视频一出便引发热议,“伪慈善”是网络直播平台乱象的一种,它并不是个案,也不该只是单独某一方负责,该现象理应引起各相关主体的重视。众所周知,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各种直播平台井喷般涌现,技术发展助推网络直播平台产生、壮大,极大地服务了人们的生活,但也衍生出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

  首先该为“伪慈善”买单的当属事件的策划者——主播,做为网络直播平台核心参与者的主播必须具备相应的自觉,其在直播平台开展的一切活动均应在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显而易见的是,“伪慈善”事件中的主播既未遵循该有的道德底线,具体行为也与法律相左。

  当前环境下,只要能名利双收就不停秀下限,已成为不少网络主播遵循的套路,主要体现在“有胆量、无底线”、“重迎合、无节制”、“大尺度、无约束”等,该类现象基本都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游走,甚至出现直接违法的行为,“伪慈善”即为典型案例。慈善本身是好事,却有不良主播披着慈善的外衣,行不义之事,即便不对穷人温柔相待,也不该使其成为行骗的“道具”!而主播以“伪慈善”的形式欺骗粉丝,达到涨粉、刷礼物的目的,本身也是对粉丝的不尊重、不信任。同时,“伪慈善” 不仅与“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的《慈善法》规定冲突,甚至已经涉嫌诈骗。

  技术无罪,监管有责,主播所属的直播平台对于“伪慈善”事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网络直播乱象大多与不良行业竞争相关,“伪慈善”事件起于主播恶性竞争,也是由于“内讧”才被曝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数百家直播平台,作为直播平台管理方,更应该尽到监管责任,毕竟野蛮生长无法长久持续,虚假繁荣容易破碎。11月4日,国家网信办正式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除了落实直播服务管理中的各项细则,新闻信息直播要求具备“双资质”成为规定重点,这意味着国家对网络直播的管理日益法制化、规范化,但这离不开直播平台管理方的具体落实和执行,直播平台管理方理应加强对平台内主播资质及主播行为的管理,构筑网络直播平台良性发展的土壤。

  此外,粉丝也应该以更加理性、更加谨慎的态度追“星”,可以将主播确定为自己的偶像,但不能盲目跟风、肆意打赏,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主播膨胀、减少人身财产损失。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