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劳动关系立法领域规范出现“打架”,折射出劳动者权益的孱弱。要切实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不仅法律法规要统一,在执法方面更要“规范”,不仅要落实到位,更要主动积极。
近日,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6)》(中国劳动保障蓝皮书),梳理了我国劳动关系领域的法律两部,行政法规7部,部门规章15部,复函、答复139个,意见、通知等48个。然而,在上述劳动关系立法中,个别条款之间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专家建议,相关规范制定机关亟须对此进行清理。(10月17日《法制日报》)
一周标准工作时间是多少?一种答案是40小时,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另一种答案是44个小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和《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究竟听谁的?在实践中我们已普遍接受了周最长工作时间为40小时的规定,但从效力层级上来说,按照立法规定的法律适用规则,显然应当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即每周正常工作时间最长不超过44小时。类似的法律“打架”情况并不只是限于工作时间,在我国劳动关系领域现行两部法律、7部行政法规、15部部门规章和众多复函、答复、意见、通知中,多个条款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毫无疑问,劳动关系立法领域规范亟待梳理,越快越好,这关系到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法律“打架”,坏处多多,不仅增加了司法机关、仲裁机构适用法律的难度,导致同样的案件作出完全不同裁判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法律的权威,而且还使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法领域的规范梳理是相当必要的,而且经过努力,最终也会达到“统一”的目的。不过,有法律是一回事,具体执法是另外一回事。对于劳动者来说,维护自身的权益还需要执法去体现。现在不难发现,尽管劳动领域的法律不少,但在执法方面却存在疲软现象。有法不依现象仍然严重。如何解决执法“规范”,同样显得很重要。
劳动关系立法领域规范出现“打架”,折射出劳动者权益的孱弱。要切实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不仅法律法规要统一,在执法方面更要“规范”,不仅要落实到位,更要主动积极。
姜 ?:政策打架,莫让百姓埋单2015-05-22 |
王昌林:支撑7%的产业发展新动力2015-08-07 |
李洪兴:改革,让出租车新旧业态包容生长2015-10-12 |
改革,让出租车新旧业态包容生长2015-10-16 |
专车改革如何勇闯“利益关”2015-10-20 |
叶祝颐:规范红头文件管理还须消除长官意志2015-11-12 |
让网约车冲击变为出租车改革增量2016-03-15 |
用互联网+思维护航出租车管理改革2016-03-23 |
去产能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合力作用2016-08-22 |
印度税改,“猛虎”能否出笼2016-09-2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