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00元能代替抽血,4000元能修改体检结果,确保100%合格通过……时下正是毕业季,入职体检迎来高峰期。一些求职者为了确保入职体检能够顺利通过,求助于“代人体检”中介机构,而这些机构也公开宣称“只要交钱就能搞定”。记者调查了解到,“代人体检”之所以形成产业链,根源在于就业歧视仍然存在,一些明令禁查的体检项目仍被部分单位暗地作为参考。(8月21日《北京晨报》)
需要“代人体检”的,大部分都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牵扯到老生常谈的职业歧视问题。国家法律已禁止查乙肝五项,2010年1月21日卫生部等三部委发布了《进一步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五项检查,同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也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提供乙肝五项检查服务。即便如此,一些用人单位和企业,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还是会把带有职业歧视性的体检项目从公开转向隐蔽。
但,总是把问题丢到职业歧视的篮子里,也是不对。“代人体检”已经形成产业链,用人单位、入职者成了态度鲜明的对立方,但还有一个环节,总是被习惯性忽略,那就是提供体检项目的医院或者体检机构。它们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方,在“代人体检”等触及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被曝光之后,却能够悄然地躲在背后,几乎毫发无损,这实在是奇怪的存在。
一些医院或者体检机构,在上游被用人单位暗地买通,提供超出范围的乙肝检测项目;另一方面,又在下游和代检机构形成业务往来,为那些“代人体检”提供方便。这种来者不拒的吃相,实在难看。
现在,很多地方社保部门对于用人单位擅自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的,会有多档标准进行行政处罚。但尴尬的是,处罚结果都是罚款几百一千了事。这种“罚酒三杯”,助长入职就业歧视的气焰。而医院和体检机构在赚取体检费用的时候,还能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对用人单位和入职者“吃完原告吃被告”,这本身给健康体检这一蓝海产业造成了严重扰乱,使得市场秩序败在了金钱和冷漠之下。
“代人体检”的“药方”,不仅要下在职业歧视里,还要下到医院的监督机制中——要堵住“跑冒滴漏”的违规操作,真正做到入职体检的规范化和权威性。
不全是手机惹的祸2014-01-06 |
白 龙:志向都去哪儿了2014-04-22 |
看台声音:体育老师招谁惹谁了?2015-02-28 |
体育老师招谁惹谁了?2015-02-28 |
看台声音:体育老师招谁惹谁了?2015-02-28 |
郭成文:让劳模成为最耀眼最受热捧的时代明星2015-04-29 |
长 余:“代际歧视”当止2015-08-04 |
郑渝川:乙肝歧视和代检产业链都不容存在2015-12-15 |
网民熬夜太多睡眠太少,别当笑话看2016-03-21 |
遏制网络恶俗传播不能手软2016-07-2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