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我为什么赞成老人乘车不免票
汤嘉琛
//m.auribault.com 2016-06-28 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这种福利货币化的做法实际上既公平又高效。在推进福利货币化的同时,也可以有一些便民利民的配套安排。

  从26日开始,上海市不再实行70周岁以上沪籍老年人免费交通制度,原先持有敬老卡的沪籍老年人,乘坐公交和轨道交通线路都需买票或投币上车。免费交通制度取消后,上海将以货币化形式给符合条件的老人发放综合津贴。有人认为取消免费乘车是在“开倒车”,但这种福利货币化的做法实际上既公平又高效。

  让高龄老人免费享受公共服务,是很多城市的通行做法。表面看,这种制度设计符合中国人尊老敬老的传统,但它事实上降低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是一项很不经济的政策。尤其随着“银发社会”来临,原本就供不应求的交通资源会变得更紧张。正因如此,早在几年前就有不少人呼吁取消老年人免费乘车制度。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假设一种可以类比的情境:甲单位每年都要补贴很大一笔钱给员工食堂,以便让员工花一两块钱就能吃到不错的饭菜;乙单位食堂的收费标准与一般餐馆相近,但所有员工每月都能领到一笔餐补。哪家单位的安排更合理?答案并不是看上去“福利更好”的甲单位,而是乙单位。

  作出上述判断的第一个原因是,甲单位给前去食堂用餐的员工提供了很直观的福利,但对那些不去食堂吃饭的员工则明显不公平。另一个原因则是,当员工们意识到“不去食堂吃饭很亏”,势必会有很多原本没有用餐需求的员工也涌向食堂,其结果是食堂排队时间更长、工作人员更累、单位需要投入的补贴更多。

  而乙单位的做法截然相反:每个员工都能领到自己应得的餐补,本身就是一种更公平的福利安排;让每个员工都能自行决定餐补怎么花,势必能提高补贴的使用效率,因为钱是员工自己的;同时,与补贴食堂相比,给员工发餐补是一种便于预估成本、监督成效的做法,能显著降低管理成本,甚至能有效防范腐败。

  我绕这么大一个圈,只是想用一种生活化的类比,对不同的福利制度进行对比。厘清这一点,再来审视老年人乘车问题就不难发现,免费往往会制造很多可有可无的需求——比如坐地铁去买菜,让公共交通资源的供需关系更加失衡;而采用更经济的货币补贴,则基本能规避这些问题。据报道,上海取消老年人免费交通制度后,很多公交地铁线路的老年人乘客大幅减少,就是最好的印证。

  过去,很多城市都出现过取消老年人免费乘车制度的呼吁,但鲜有城市管理者敢走出这一步,上海的这一步值得点赞。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受到消费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在取消免费乘车制度后,很多老人的活动半径会显著减小。这提醒决策者,在推进福利货币化的同时,也可以有一些便民利民的配套安排。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