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莫开伟:6.9%的GDP增速证明理性化发展趋势
//m.auribault.com 2016-01-20 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更多

  国家统计局1月19日上午公布2015年GDP增速6.9%,创25年新低。统计局长王保安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表示,6.9%是一个不低速度,符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各种因素约束、有关战略目标客观需求的表现。

  是的,统计局长对增速表述相当到位。中国今天能取得6.9%的增速,确实相当不容易:一方面,当前这个速度是在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乏力,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贸易下降、金融风险增加等不利因素环境取得的,各级政府、生产企业和社会各阶层付出了艰辛劳动,是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阵痛关键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清除的障碍和解决的矛盾不少,尤其推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化,淘汰僵尸企业,发展绿色经济消除环境资源瓶颈,必然带来生产正常回落。取得这个速度,各级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做出了牺牲、付出了代价,是值得称道的。再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三期叠加”形势下,我国在资源环境条件、市场环境条件、供需条件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且本身经济总量也相当庞大,保持6.9%增速不容易;虽然与GDP历史增速相比是低了点,但与当前世界经济相比,仍名列前茅,一枝独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仍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6.9%的增速不仅不算低,也正是中国经济向理性化、正常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值得赞赏的。

  从上述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经济总体状况仍然向好,即便再往下调低到百分之6.5%左右,也都是中央政府可以接受的范围,并不是衰败或糟糕的表现,社会各界仍须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态度。当然,这种乐观并非盲目或自欺欺人的孤芳自赏,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基础或条件做支撑的。

  首先,中央政府已确定了科学发展基调,抓准了经济发展方向,为中国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自2015上以来,中央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这种经济发展态势,为2016年及整个“十三五”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经济继续向好、并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其次,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工农业生产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为国家推行供给侧产业经济结构改革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契机。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增长2.4%;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59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虽比上年回落了2.9个百分点,但民间投资增长较快,民间投资总额354007亿元,增长10.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3%;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这一切为改革提供了较大施展空间,也大大增强了中国经济韧性。

  再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表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小微实体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为扩大就业、税收增长及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奠定了基础。产业结构继续优化。2015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且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2015年总投资311939亿元,增长10.6%。这表明民间资本参与经济能力增强、活跃度提高,中国经济正由政府及国有企业主导的“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同时也表明中国政府推动“双创”经济战略初见成效。这一切都为中国经济打牢了基础,为应对更复杂、更严峻经济形势做足了“功课”。

  最后,金融业总体形势向好,货币调控政策更加精准和灵活有力,资本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2015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9.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狭义货币(M1)余额40.10万亿元,增长15.2%;年内五次降准,释放了2万多亿元流动性,确保了货币信贷供应总量,扩大了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使人民币贷款余额高达93.95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1.72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81万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而且,资本市场虽经历了2015年6月股灾,但监管部门相应推出了降杠杆、控制高管减持、整肃股市大鳄违规操作等系列政策措施或手段,使股市运行总体趋于平稳,随着注册制开闸,越来越多实体企业会走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之路,为彻底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条件。

  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去产能化、淘汰僵尸企业要下大决心继续推进,并且要出台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系统性解决好这个问题,防止发生金融风险及社会不稳定事件而影响中国经济改革深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