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易国祥:“一只鸟”的文风自觉可否当真?
//m.auribault.com 2015-12-07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2013年10月,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出台《科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实绩公示制度(试行)》,截至目前,通过晒工作日志、用工作日志,先后约谈和问责25名干部,调减多个部门编制,在考核干部日常工作实绩、破解为官不为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12月6日《人民日报》)

  干部本人撰写工作日志是进行绩效管理、评价干部、治庸追责、年终总结的重要依据,甚至促成这个区调减多个部门编制,官渡区农林局编制就从195个一下被削减到70个。咋一看,小小工作日志,像一个杠杆,至少撬动了整个干部队伍建设。

  如果说这些说辞是捉笔者的牵强,那“一个月就围绕着救一只鸟”,“一个下午就看了一条部门微信”,“不干活,都不知道该记啥;干活少,一看日志就知道。”这是否证明该区干部的文风不是一般的正。省会城市的科级干部,他们不会没事找事不说,竟然没有染上公文恶习,真让人醉了。但愿也不是他们的文笔笨掘,是他们真的端正了文风。

  为了“工作日志”的可信可用,官渡区设立了四道防线:一是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二是公开联系方式畅通群众举报;三是纪委、组织部明察暗访,不定期对实绩公示工作进行检查;四是交叉比对,核实情况。如此严格制约,干部文风岂敢不正。

  但是,我始终怀疑,一个干部,不论是在任何岗位,或从事怎样强度的工作,能不能长久坚持写工作日志?一个行政区,会不会长年集中各方面力量对个人工作日志进行鉴别与管理?无所事事者是否都有“一只鸟”、“一条微信”的文风自觉?亮绩、查绩、评绩和用绩的严密程序让人佩服,但我们更知道越复杂越难持久实施。机构编制的调整竟是靠个人现丑之后才挥斧动刀,屁股指挥脑袋,编制部门情何以堪。

  工作日志,再怎么说也是一种主观作品。尽管要求“以纪实的手法,客观、真实、动态地反映本人每天具体的工作事实和工作成效”,但在决定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去留的重大问题面前,要求每个人客观公正地当好自己的裁判,这是不是有点一厢情愿?

  不更新理念,转变作风会浮在表面,或秀于一时;不转变工作作风,文风端正到可以“四两拔千斤”,似乎抓自己头发让自己飞一样离谱。工作日志好,不如工作做得好。

  文/易国祥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