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刘雪松:道路拥堵,收费并非万能药
//m.auribault.com 2015-12-04 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 更多

  钱能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都不是大问题。比如说车牌摇号。当初说这个管用,有一劳永逸的效果,然而事实证明然并那啥,所以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在让老百姓掏钱的问题上,没有一招鲜。继车牌摇号等一系列用钱来限制车辆增速、缓解交通拥堵之后,昨天北京市交通委发布说,明年将研究试点征收拥堵费,并针对小客车、机动车实施更加严格的限行措施。

  如同谈雾霾必扯伦敦一样,现如今一谈拥堵费,这座城市依然是参照物。但伦敦在拥堵费问题上,似乎并没有像雾霾一样做出令人信服的国际范出来。伦敦征收拥堵费12年来,钱是征了不少,但这座英国最大城市的仍然拥堵。当然一些持坚决赞同派坚持认为,如果拥堵费不征,现在的伦敦肯定全城变成了停车场。收了拥堵费之后的北京会不会像伦敦一样同样无济于事,依然是中国的“首堵”,现在不能妄下结论。但用车主的钱来解决的这个问题,如果仅仅体现在钱的杠杆作用上,将来的矛盾可能会以别的形式体现出来。

  为什么这些年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各地招数迭出,然而摇号不行、限号不行,增加停车收费也不行,难道北京未来拥堵费一征就灵了?事实上,在中国的“首堵”城市中,北京是与上海、杭州轮番“坐庄”的城市之一。沪杭两地拥堵状况更为严重。但是在杭州经常跑中河高架和环城北路与艮山门附近的人们感受很深,这两处“铁堵”之地今天得到的改善,不是靠从车主腰包里多掏钱换来的,而是靠秋石高架和环城北路地下隧道的开通得到大幅度缓解的。这表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把交通组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公共交通优化到位,路权不是问题,别国城市收不收拥堵费不是问题,问题是管理者的脑子有没有用到位,纳税人的钱有没有花到点子上。未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交通问题依然突出,但是,在借鉴伦敦等国外城市征收拥堵费问题上,中国的城市管理者,可能更需要多些创新的智慧,多些国情的考量。钱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如果让老百姓多掏钱就能解决拥堵问题,那这个手段,就是管理者的智慧用错了地方。首都对于整个中国城市来说,都有着示范效应。北京在征收拥堵费问题上,恐怕还需要更多地持谨慎态度;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上,还需要更多地给别的城市做些有智慧、有品位的示范。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