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毛建国:官员“小绰号”可能藏着大问题
//m.auribault.com 2015-11-24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不少官员落马了,他们的绰号也得以公之于众。其实腐败官员的绰号并非案发后才有,而是案发前就在民间流传,路人皆知。媒体盘点了一批落马官员的“小绰号”,比如“拆迁大佐”——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玉痴省长”——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发审皇帝”——证监会原副主席姚刚……这些“小绰号”背后,暗藏着“大信号”。(新华网11月23日)

  这些官员的“小绰号”,并不是说落马之后,老百姓根据媒体报道的贪腐事实新造出来的,而是在民间早就广为流传,是饭桌上经久不衰的谈资。结合媒体报道的事实,发现这些“小绰号”确实名副其实,一些官员落马之前就是这样的人。

  一个官员做得怎么样,平时官声如何,“莫以百姓好欺”,百姓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果一个官员干净干事、为官有为,百姓会以自己的方式来称呼,比如很多百姓称孔繁森为“活菩萨”,喊牛玉儒是“孺子牛”。反之,如果一个官员不务正业、不守规矩,甚至胡作非为、肆无忌惮,百姓就会以最原始的方法,通过起绰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憎恶。

  当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组织部门来说,不能把绰号与行为简单挂钩。并不排除有些官员的绰号,可能存在放大和误解的成分,甚至也不排除是个别人玩笑之作。但就整体来看,这些“小绰号”还是有着“大信号”的味道,多是一些官员平时言行的高度形象概括。而且,这些“小绰号”能够在民间流传,代表着一定的民意,体现着民间某些好恶。

  对于官员来说,你怎么对待百姓,百姓就会怎么对待你;你平时有什么样的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民意评价。由于掌管证监会发行部多年,姚刚一度被称为“发审皇帝”,而如今发行部成了一个“高危部门”。“发审皇帝”这个绰号,不一定说明一定有贪腐问题,但起码说明权力过大过于集中。从避免廉洁风险的角度考虑,进行一些提前的制度设计和风险防范,却是应该和可以的。

  如果这些“小绰号”,在官员落马或升迁之前,就能及时进入上级部门视野,那么这些官员作恶、犯错,都有可能小得多。而且发现及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极端情形。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