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新华网:世界一流大学,中国还缺什么?
//m.auribault.com 2015-11-06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更多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记者吴晶 刘奕湛 凌军辉)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一直以来,这个追问始终困扰着中国高等教育。

   过去20年间,经过“211工程”、“985工程”的持续建设,中国高等教育稳步迈进,一批大学开始跻身世界知名大学排行榜。然而,面对牛津、剑桥、哈佛、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欧美名校,中国高校还有一定差距。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标后,国务院5日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路径。中国高校亟待在坚持中国特色、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发力迈进。

   理想现实有差距 改革创新要提速

   “历史留给我们雄厚的物质和学术基础,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发展瓶颈。”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说,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在北大也有所显现,少数人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媚俗畏权;一些人迷失了方向,独立和开拓精神不振,丢掉了优良的学术传统。  林建华说,与此同时,北大学科的整体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有差距,进入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较少;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以及在国家与社会发展中能够发挥突出作用的学者还不多;基础学科尽管整体实力较强,但某些学科优势正在丧失;在研究方面,原创性的重大理论及科技成果和能够引领社会思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哲学和社会科学成果较少。

   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也感到,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高校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体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加强教育教学的内在动力不足;二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和标志性成果还不够多;三是社会服务层次有待提升,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不够有力。

   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西方发达国家依托一流大学带动国家富强、引领世界潮流的发展路径表明,一流大学在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产业革命、文化繁荣中始终肩负重大使命并担当重要角色。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指出,中国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成为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保教育先行,依靠一流人才来承载重任。为此,《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配套措施,现在看来,时不我待、任务紧迫。

   “英国大学在18世纪的崛起,德国大学在19世纪的超越,美国大学在20世纪的引领,根本原因都在于办学思想、理念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说,“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进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破除制约大学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为开放、有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