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杨兴东:讨论延迟退休应基于事实基础
//m.auribault.com2014-12-26来源: 郑州晚报
分享到:更多

  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苏晓云委员审议时说,目前企业员工退休工资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旦发不出退休工资,影响会很大。他说,这一问题应立足于体制内解决,尽快实施企业员工推迟退休,“现在工人男的55岁退休,女的是50岁退休。企业的干部,男的是60岁退休,女的是55岁退休。从身体状况和平均寿命来看,60多岁、70岁看起来就像50多岁的人,身体还很好。”(12月25日《新京报》)

  今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其中提到中国的人均寿命为76岁,基于此,如苏委员所言,男性延迟到65岁退休,女性延迟到60岁退休,岂非意味着从理论上来说很多人退休后只能领10多年的养老金?当然,寿命长短,此并非一平均寿命所能局限,有长寿者,年过一百仍身体健硕,则照样可以领退休金。然而,这并不代表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可能,个体差异巨大。公民退休金领取,也应靠制度关怀而非天意兜底。

  延迟退休为何一再成为一个公共热点话题,究其根源,无非是社会养老金面临吃紧的压力。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兑现养老承诺成了养老金的现实作用。在越来越多的适龄退休人员面前,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新生缴纳养老金的力量没有跟上。人口红利时期的结束,意味着养老等包袱都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延迟退休提出来的确可以起到缓解局面的作用,但说到底,这仍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男性延迟到65岁、女性延迟到60岁,这种退休模式不过是把眼前的支付压力转移给了未来。

  如果不从根子上做大社会养老金,沿着养老体制并轨的路线积极作为,比如在推行原来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员工中的4000万人并入“缴费型”养老时,注重确立合理的公职人员缴付比例,使之形成一定的入与出的科学关系,从而舒缓财政压力;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对社会养老金投入,提升造血功能,满足公众退休需求,早晚有一天社会养老体系又要面临同样的困境。到那时,延迟退休的办法难道要再用一次?

  从现在开始将要退休的一代人,是为这个国家付出过多少心血努力的劳动者。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也曾是制度所给出的养老承诺。从国外情况来看的确有65岁退休的设计,但其有充分的制度红利兜底。从养老福利来看,美国所推行弹性退休制规定了正常退休、提前退休以及超龄退休的福利差异。而从养老金保障来看,美国从税收政策上实行间接的财政转移,支持养老金;德国更是拿出几百亿欧元支持社会养老体系运转。再以工作强度来看,欧美等国家带薪休假的落实充分,国民休假福利远高于中国。有鉴于此,讨论延迟退休应基于事实基础,正视执行的现实阻力,为公民合理退休需求提供制度性出口,才有可能凝聚支持延迟退休的共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