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谨防老人成“精准诈骗” 对象,首先需要监管发力。其次,作为老人的子女,要常回家看看, 多关心关爱老人。同时,社会也要更多地关爱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现在来自社区的关爱还不够,对老年人,不仅要有经济保障,还要有精神关怀。
据报道, 电信诈骗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发展成线上线下联合作案,不法分子先是打电话诱骗,然后派人上门操作,欺骗性更强。记者从深圳市公安局刑事犯罪侦查局获悉,深圳警方26日下午接报一重大诈骗警情,深圳一位78岁独居老人遭遇这种新型电信诈骗,被骗1156万元。(8月28日《北京晨报》)
近些年来,老人被骗案件常见诸报端,之所以骗子屡屡得逞,除打击监管乏力以及老人自身的一些因素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骗子往往实施的都是“精准诈骗” 手段。
从这起犯罪嫌疑人实施成功的诈骗案件来看,除利用了新型电信诈骗这种手段外,也体现出了对诈骗对象的“精准”, 因为其选择的诈骗对象为一位78岁独居老人,这样无疑提高了诈骗的“成功率”。
如果说“精准式诈骗”是这起电信诈骗案件的主要特点,而那些以忽悠老年人为“特长”的保健品销售员,同样有“精准”的手段,不仅信息精准,而且精神关爱也“精准”。
从近年来媒体披露的老人被骗案例中,无一不是体现出这种“精准性”。 他们在选择对象时,往往都会是老人。推销产品首先要从关怀角度入手,获得老人的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信息后,开始不断对老人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疾病,通过逐步交流来取得老年人的信任,最后再卖产品。
当然,反思这些“精准式诈骗” 案件之所以猖獗,说白了也是骗子“有机可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但较之健康,老人对亲情更加渴盼。现实中一些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无人交流,还有的子女缺乏耐心不愿跟老人交流,老人这种孤寂的心情让一些卖家看到商机,也让骗子有了“可乘之机” .
谨防老人成“精准诈骗” 对象,首先需要监管发力。比如老人被骗案例多发的保健品领域,尽管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经实施,但实施条例还没公布,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有时缺乏依据,特别是微商销售方式越来越多,监管更难。同时,对保健品企业“重审批轻监管”,导致其违法成本低。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该领域的监管力度,尤其对发生老人被骗案件,要及时立案查处,并加大处罚打击力度,让其长“记性”。
其次,作为老人的子女,要常回家看看, 多关心关爱老人,即使没时间亲身回家,在如今通讯科技发达年代,完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无缝关怀”, 这样也就会减少骗子的“可乘之机”。同时,社会也要更多地关爱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现在来自社区的关爱还不够,对老年人,不仅要有经济保障,还要有精神关怀,让老年人有正常的社会交往。
总之,当全社会真正形成了一种关爱老人的氛围,一些不法分子也就没法实施其“精准诈骗”, 也就能最大程度上减少老人被骗案件发生,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