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只要读书就好,何论“纸读”“网读”
雷钟哲
//m.auribault.com 2016-05-05 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18日在京公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的58.1%上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接触率上升最快。2015年,60.0%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4年的51.8%上升了8.2个百分点。(4月19日《人民日报》)

  上述调查结果,证实了数字化阅读方兴未艾的势头。其实,它也可以从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1小时(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得以佐证。

  可喜的是,在“网读”迅速增长的同时,传统的纸质阅读并未下降。去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比上年4.56本略有增加(0.02本)。这说明,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总体上升。

  关于读书的重要,那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古诗,已经说尽了其中的道理;古人还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言语无味”。记得去年李克强总理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有关书的问题时说,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愿意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果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倡导全民阅读”写入其中。仅从网络流行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察而观之,读书重要不言而喻。

  但是也应看到,在资讯发达、媒介多样、生活节奏变快的当下,阅读出现了新的特点。上述“网读”与“纸读”并存乃至反超的现象,就是当今阅读的一个变化。要我看,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甚至是当今时代的一种必然出现的情形。

  今天网络技术支撑的电子书籍、数字阅读,让资信更呈海量,甚至没有穷尽,云端可以放置人类所有的知识,成为取之不尽的宝库。数字化阅读的便捷、海量、即时……使“纸读”难望项背。

  当然,如果从收藏、批注或者深阅读的层面考量,纸质阅读仍有明显的优势,这大约就是纸读不会消失的原因。而且,纸质书籍特有的质感、书香和营造的书卷气,也是光盘、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所没有的。所以,两者会长期共存,现在还看不出取代的迹象。所以,我们只需注重阅读,力避碎片化和浅阅读,至于“纸读”还是“网读”,倒不是打紧的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