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让“精准帮扶”驱散毕业生心头雾霾
王言虎
//m.auribault.com 2015-11-04 来源: 中工网—《辽宁职工报》
分享到: 更多

  日前,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目标将打造升级版,完成“三个转变”:从传统的关注初次就业率转向提高就业质量;从重视推荐毕业生转向关心学生成长;从就业部门向教学部门的简单反馈,转向协同育人。从2016年开始,要加强对未就业毕业生的统计和服务,“统计的目的就是进行精准的服务和帮扶”。

  平心而论,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是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必然产物。大众教育体制下,高校输出的毕业生并非都是“精品”,就业市场从来都是优胜劣汰。而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公共部门为大学生就业支招破题。这是公共部门应该承担的起码责任。

  对毕业生进行精准帮扶,也正是基于这层逻辑。所谓“精准帮扶”,一方面,相较于以往高校笼统的、“大水漫灌式”就业服务,学校就业部门会根据每个毕业生的个人情况,定制私人化的就业指导与适配岗位,尽量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精确制导”;另一方面,从单一维度的职业选择转向人的全面发展,这培育的不仅是职业技能,还蕴含着人格健全等内容,对毕业生的一生都有裨益。

  实际上,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精准帮扶,并不是一个新发明。不少省份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早就有此提法。教育部此次重申精准帮扶,不过是在释放更强烈的信号而已。

  不难发现,在关乎民生的各个领域,都需要这种精准意识。本质上,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精准帮扶与精准扶贫思路是一致的,所以,各地高校与就业部门在推进“精准帮扶”的过程中,也不妨借鉴“精准扶贫”的经验。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