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陈 方:“拼爹”要不得,“拼妈”也要适度
//m.auribault.com 2014-06-11 来源: 中工网—《辽宁职工报》
分享到: 更多

继“拼爹”之后,“拼妈”一词又浮出水面。近期《半月谈》杂志报道了中国正在上演残忍的“拼妈风”,很多年轻的妈妈也在自我调侃,“时下当妈标准”要“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教得了奥数,改得了作文,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绪崩溃,熬得过岁月沧桑”。“拼妈比赛”的起跑线越拉越靠前。即使在幼儿园,一块蛋糕、一张贺卡,也成了考验妈妈的“关卡”。

相对于“拼爹”而言,“拼妈”应当算是一种进步。“拼爹”拼的是父辈的权势和财富,破坏了社会公平、阻碍阶层流动,所以遭人诟病。而“拼妈”则是一种个人竞争,且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国外的全职妈妈比中国更多,她们在对孩子的付出方面一点都不次于中国的“拼妈族”。

有意思的是,很少看到国外“拼妈族”的抱怨和唠叨,而中国的“拼妈族”显然不同。无论是新闻呈现的,还是我们自身感受到的,中国的“拼妈族”都是无比焦虑的,她们会把这种焦虑归咎为社会竞争过于激烈乃至社会不公。看着她们为“助跑”孩子疲惫不堪的身影,一些舆论对她们也表示了同情,将她们的焦虑归结为“社会焦虑”。

可是我们真的有必要那么焦虑吗?细心观察那些“拼妈族”的表现会发现,很多焦虑其实都是她们自身引发的。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比别人强,这是压在她们心底的一根底线。比如,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她会注意孩子的手工作品是不是超越了其他小朋友;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她们会强调孩子的作业是不是比其他同学做得更好。她们都希望孩子“最好”而不是“更好”。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变成“最好”的那一个,她们往往先累自己,再去累孩子。

进一步观察还会发现,这些妈妈特别爱强调自己对孩子的付出是多么超越其他人,她们的“强调”有时也会变成“炫耀”,这已经成了这个群体标榜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比如,她们会鼓励幼儿园多开展一些亲子互动活动,这样她们平日里积攒的才能才可以充分发挥,她们甚至会鼓励老师在这方面设置排行榜,因为这就是她们的“成绩单”。当下中国,诸多现实因素已把教育问题发酵为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拼妈族”的这种焦虑,主要还是她们自己的问题,与成人世界的虚荣心有关。

不能否认“拼妈族”的辛苦,但一个健康的社会,“拼爹”要不得,“拼妈”也要适度,最重要的还是要鼓励孩子“自拼”。“拼妈”一旦过度,就会呈现出各种焦虑,这种焦虑会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并且无助于树立孩子的“自拼”意识。所以,尽管报道称中国的“拼妈”现象有些残忍,但“拼妈族”也应当反思,这种“残忍”有多少是社会因素逼迫的,又有多少是自身问题造成的。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