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山西省省长李小鹏日前在研究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说:“产能过剩是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过程中,涉及的转岗安置人员多、任务重。但需要转岗安置的国有煤炭企业职工不是包袱,恰恰是一笔宝贵财富。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革命性、能动性、决定性的因素,国有煤炭企业职工综合素质高、组织纪律性强、事业心责任心强,通过企业组织、政府扶持、社会关心,完全可以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中坚骨干、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人才要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全社会的人力资源。”(5月13日《人民日报》)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第一要素。虽然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但科学技术仍是人创造发明的,仍然证明了人是生产力第一要素的观点。因此劳动力的宝贵可想而知,而国有企业分流职工,具有“综合素质高、组织纪律性强、事业心责任心强”的特点,他们不是包袱而是财富。
在生产实践中,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鹤壁市曾有家民营食品企业,老板是农民工出身,企业职工基本由农民工组成。企业开业后,安置一些国企下岗职工。这位老板是名党员,他是响应政府的号召招用一些下岗职工,可这些国企下岗职工很快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老板说,缺少集体观念的农民进企业当工人,不怕吃苦可缺少纪律性,工作不讲规范,哪里钱多就可能跳槽去哪里。而国有企业出来的职工有守纪律的习惯,工作有责任心,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大有裨益,也带动提高了年轻农民工的素质。
去产能行业分流国企职工,只有让他们实现劳动权益,在新的劳动岗位上,才能显示出他们作为“财富”的价值。
自然,对于安置分流职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要下大力气去挖掘就业岗位,帮扶他们就业创业,这主要是政府履行为民服务的职责。国家决定用1000亿资金安置好分流职工,并动员社会各界行动起来,让分流职工发挥出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改革的进程中,我们经历过经济结构和企业发展方式的调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很多职工被称为“富余人员”而下岗分流。实践说明,如果分流人员撒向社会而没有帮扶他们实现劳动权益,那他们就会被认为是社会的“包袱”。也许正是有过以往经历,才更需要人们对分流职工是“财富”不是“包袱”有深刻认识,需要下大力气让“财富”发光。当然,分流的职工也要自强不息,不仅仅依赖政府和社会的帮扶,也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用劳动实现自身价值。
去产能的深化经济改革中,国企分流职工是财富还是包袱,只在一念之间,只有一纸之隔,要由政府、社会和分流职工自己的合力作为所决定。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金矿不被挖掘和提炼,就看不到金子的光芒。安置好分流职工,显示出宝贵“财富”对社会进步产生的积极作用,需要各方合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