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什么样的书店是“网购无法取代”的?日前读到一篇讲述创业者及其实体书店故事的文章,有过的情怀又涌了上来。
近些日子以来,笔者身不由己地就会被一些关涉实体书店的信息所吸引,看到某市(比如青岛)的“情怀书店”过得还行什么的,瞳孔就会不由自主地放大一阵子,原因当然不只是网购兴盛世道里的实体书店怎么样“坚韧”谋求一席之地的经验,而是自己内心里的书店情怀。
回想起来,在无厘头娱乐尚未流行的日子,书店默默地伴我度过了不少无聊的时光。一些时候,特别是面包会有、矿泉水会有的好光景还没抵达的年月,无馒头和水壶随行也会在书店里闲适地晃荡一整天。电子阅读和网购兴起之后,实体书店日渐萧条。记得两年前的读书日,在望京的新华书店,数千平方米的书丛中,除了几个幼童,卖书的比翻书的还多,我的心情比书架上冷寂的图书还落寞。
看到读书人的坚持,读到爱书人的执著,舒展的情愫自然滋生。
然而,要与电商谋皮,恐怕仅是像商业实体那样,人文环境优化——比如“咖啡屋”,服务细分——比如“定制服务”,甚至是阅读的规划和引导等,还是难以如意的。当下是有部分特色书店活着,但活得并不美好。另一方面,确有很多纸质书培养起来的读者,还继续保有书店情结,不过真正要做到“网购无法取代”,势必需要着眼于现而今正沉迷于移动阅读的新生代。
环视电视以及后来的电脑网络横行之后的情形,“危机”从未消失的影院电影依旧繁荣,实体书店似乎没有悲观的理由。因之,我们在格调、情怀上做文章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到,实体书店真要铺就绵延的道路,还得从阅读本身的意味入手。
不错,读书很多时候可能是个人私密的事项,但同样不可或缺的是,阅读活动需要交流和沟通。说到读者之间的对话,就目前的网络媒介看,基本上处于偏执选择的状态……绝大多数人无脑传播或是沉浸在自我认同的“知识”或价值领域,同好的群体总是在一维的道路行走,比如那些“修仙”粉,研究了千百万字的网络作品,依旧还是老样子,知识结构和逻辑判断毫无长进。而“精英”世界的读书讲堂也是毫无辩争和批判:台上台下弥漫的无不是一个人的认知和感悟,同样起不到提升认知和辨识能力的作用。
作为知识的交流和价值判断的争锋,面对面以及大众论争的真理发现才是摆脱个人偏执的有效路径。这给书店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有读书恳谈,从每个人不同的认知和感悟中,您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书店可以是俱乐部——兴许可以像球迷一样获得现场的氛围感觉,如此,重口味、轻世故的人都可以寻获真实的相知、益友,而不是在网络中貌似坦诚、实则虚幻的病态守候。
作为一个不太后现代的路人,在全民阅读的标语边上,我相信真正的读书人总是少数,这些宅在家里的独行者内心里很可能憋着与他人沟通的“欲火”,特别是那些和书、和作者交流之余又不愿意写字的、或者是如我这样自视还不太低的人,到人堆里念叨几句应该还是爽的吧,就算是被人批判,那也比在虚拟的世界“猥亵”地说三道四要健康不是?或者还消减了自闭的危险也未可知。
就个人想象而言,我比较向往那种24小时的实体“小”书店,人气适中,清静、温馨,同时还弥漫着一些委婉的书人书语,有茶、有咖啡、有人……一个人宅家里读书闷了,夜半难以入眠了,披上衣服出家门漫步走进书店,加入兴致盎然的队伍,即便不语,也会有怡然自得的模样,这哪里是网店能够给予的。
高谈阔论:好饭不怕晚2014-01-06 |
高谈阔论:好饭不怕晚2014-01-06 |
高谈阔论:摘下有色眼镜看世界2014-10-27 |
刘哲玮:网购维权,多为消费者着想2015-02-04 |
中工时评:实体店“一铺养三代”真的难以为...2015-07-02 |
李晓亮:献给90后的“膝盖”将来还要献给...2015-07-10 |
杨 恒:“双11”刷得高销量,刷不高质量2015-11-04 |
白之羽:网上卖服务 监管要跟上2015-11-26 |
拿什么保证15元盒饭不断供2016-01-21 |
城市娶妻成本是笔糊涂账2016-02-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