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9月1日,浙江省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二小学的房顶200米环形跑道正式启用,该跑道能满足36个班级1600名到1800名学生的正常教学活动。9月2日《信息时报》的报道说,在楼顶建跑道,这一做法在中国尚属首例。该设计方案代表中国参加了“第14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空中操场”,听起来很浪漫,甚至有点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韵味。但仔细咂摸,就会发现不对劲,甚至让人心酸。事实是,校园体育场地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基本教学需求,被逼无奈之下才让操场“走向”天空,折射出的其实是教育在现实中的真实窘境。
而“在中国尚属首例”的说法,也不准确。近些年,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多地城区中小学陷入“无地可用”的尴尬,北京八中、青岛一中、北京海淀实验中学、北京史家小学、莆田南门学校等,都已兴建“空中操场”。
与地面操场相比,“空中操场”的安全和噪音问题让人担心。当然,只要管理者有足够的认识、尽到基本的责任,在操场硬件建设和制度保障上做足文章,解决安全和噪音问题不是难事。拿赤城街道第二小学来说,“空中操场”相关设计经过了严格规划,多重防护外加无死角监控可以确保安全。
但就算解决了安全和噪音问题,“空中操场”也不宜提倡,至少不应是首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优先发展”、“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我们多年呼吁的常识,但现实不容乐观。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这边厢楼房越建越高,甚至不乏“官衙”,那边厢很多中小学蜷缩角落,连基本的体育课都无法保证。“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供给”的政策和承诺在不少地方沦为“空头支票”。
在创意华丽的外衣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才是“空中操场”的本来面目。各地“空中操场”频现其实是教育弱势地位的写照。教育用地和商业用地到底谁给谁“让路”,本不该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现实结果却让人心寒。
面对“空中操场”,我们不仅要节制掌声,更要戳破其华丽的外衣。从某种程度上讲,把无奈当成创意比“空中操场”本身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