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社评-正文
细化干部“德考”,由“软约束”变“硬杠杠”
//m.auribault.com2013-10-1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选择和细化“徳考”内容,是一项带有挑战性的工作。量化官员“徳考”细则很重要,明确谁来对官员进行“徳考”更重要。广开言路,扩大测评范围,让公众对更多干部在单位、在家庭、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表现给出评判,会有利于引导干部时时“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并堵住官员“带病提拔”的通道。

  据《人民日报》10月8日报道,为走出干部“德考”结果“问题看不准、差别分不出”的窘境,有效防范“带病提拔”,一些地方做了不少探索,如广西柳州出台《柳州市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对领导干部德的各项指标进行百分制量化,定期向纪检、综治、信访、计生、审计等相关部门了解干部德的表现;对干部在重点项目、重要工作、重大事项、关键时刻的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考察;综合运用问卷测试、专项调查、个别谈话、实地走访等多种方法,了解掌握干部“8小时”以外的表现情况。这一办法一定程度上将官员“徳考”由“软约束”变成了“硬杠杠”。

  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职务调整中,德、能、勤、绩、廉五要素都很重要,但相对于能、绩、勤、廉可直观比照的要素,德的考评和认定相对抽象,最难量化。再加上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干部考评重政绩轻品德的倾向,于是出现了少数官员在“争议中提拔、争议中任命”的“带病提拔”现象。公众呼吁有关部门重视官员的品德,将品德放在官员选拔、任命的首要位置。

  不仅柳州市,其他一些地方也在进行官员“徳考”量化的改革。比如,新疆乌鲁木齐组织部门采取“正反向”测评方式考核干部的德:正向测评设置政治品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5个测评项目;反向测评设置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含混、重大突发事件和关键时刻退缩逃避等14项指标,更加直观具体地评判干部的德。相关统计显示,这些做法对遏制官员“带病提拔”发挥了一定作用。

  综合一些地方的官员“徳考”做法,核心都是努力将“德考”更具体化、显性化,力图用一把“官德尺”解决德考标准空泛化、方法简单化、结论公式化的问题。这样的思路符合民意也值得期待。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类似的考评制度以前也有,每年年终的干部述职也包含相关的内容,但走形式、走过场的做法将其效果弱化了。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选择和细化“徳考”内容,是一个带有挑战性的工作。

  应该指出,对官员“徳考”的基本要求,社会各界是有广泛共识的,比如官员不违规不逾矩,应该做的不推不等,不该做的不能变相为之等等。将这些方面一一细化到具体工作中进行考评并进行综合评分,就是一把有效的“道德戒尺”。另外,“道德戒尺”有了,谁来掌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比如,对一些落马官员包养情妇等行径,公众有目共睹,却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原因之一即一些人本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潜规则,对问题视而不见。因此,量化官员“徳考”细则很重要,明确谁来对官员进行“徳考”更重要。

  中央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明确提出“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干部品德如何,周围的群众最清楚,把公众对官员的基本要求综合细化打造“道德戒尺”,同时广开言路,扩大测评范围,让公众对更多干部在单位、在家庭、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表现给出评判,会有利于引导干部时时“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并堵住官员“带病提拔”的通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