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别小看“40片膏药”掩盖的问题
//m.auribault.com2014-08-01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别小看“40片膏药”掩盖的问题

本网评论员 徐新星

  据楚天金报7月31日报道,市民王女士崴了脚,到第二家医院看病,结果被医生开了40片贴膏。当天下午,患者找到医生称:她已在其他医院开过药,要求医生退掉一半的药品。当事医生因考虑到实际情况,自己掏钱退还了一半的药品费用(131元)给患者。针对在伤处重复贴两片膏药的说法,这位医生解释:可能是当时病人较多,环境较为嘈杂等所致。

  医患双方沟通不畅很容易让“40片贴膏”疑似过度医疗,所幸的是,王女士表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于双方沟通不畅所致,不存在过度医疗,事情既然已经解决,她也能理解医生的解释。

  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固然好,不过,从王女士的话中可以看出,她的理解是基于“事情既然已经解决”的前提下,那么设想一下,如果事情没有解决呢?而且我们看到,这种解决最终是建立在医生自掏腰包、媒体介入报道的基础上。沟通不畅是两个人的问题,那么医生的自掏腰包是不是医患关系紧张背景下的一种无奈之举,妥协?

  由此观之,“40片膏药”的处理结果并不是皆大欢喜的,在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冲突增多的社会背景下,类似事情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谁的失误,都会在敏感的医患关系的伤口上撒一把盐,弄不好还会“病未治好反生祸端”。

  近年来,患者或其家属冲击、打砸医院,殴打及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并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有些地方的少数医患矛盾急剧升级,有向暴力事件演变的趋势。“无病诊断成有病,小病诊断成大病”“白衣天使”被一些人称为“白衣魔鬼”,真是让人痛心。

  毫无疑问,矛盾的加剧升温,医患双方都有责任,但病根是公立医院的过度市场化。一方想完成创收任务,拿到提成,另一方想少花钱治好病,这其中就产生了博弈。其实,此前热炒的“八毛钱治十万元病”以及被无数网友点赞的“良心医生”、“业界良心”胡佩兰也正好说明了当下医患间的尴尬关系以及公众对廉价就医的诉求。

  在病魔面前,医患之间本应该是同仇敌忾的战友,双方增进了解、信任,共诛病魔。而如今,“战友”之间矛盾不断且日益加剧升温。也就是说,在医患之间,需要对抗的不仅仅是病魔,还有生病的医疗体系和医疗制度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行业危机、职业声望降低等问题。

  因此,当前,医疗机构亟须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院、医生为了利益而采取的过度医疗现象,用制度建设消除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不过,对此,国务院不久前也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工作任务》要求,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研究拟订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政策,严禁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奖金、工资等收入与药品、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

  实际上,2004年,当时的卫生部就出台文件明确规定,严禁全国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向科室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科室经济收入直接挂钩。10来,“老毛病”仍然在。如此看来,这个《工作任务》能否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松绑,或许有效但也可能效力有限。

  “40片膏药”的如此“和解”很容易掩盖患者的不满和医生的委屈、无奈,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医改中,畅通沟通渠道,完善矛盾调解机制对医患双方都很重要。“40片膏药”之类的小事件积蓄多了,“看病”和“看钱”的争吵,不满和委屈间的“妥协”就会酿成灾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