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推动纺织行业产改工作的强大合力-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形成推动纺织行业产改工作的强大合力

2019-10-22 15:33:09

  中国纺织产业工人是近代中国无产阶级中人数最多、政治觉悟最高、组织程度最严密的群体,他们与煤矿、铁路、海员等产业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新中国的成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大纺织产业工人艰苦奋斗,拼搏奉献,为建设纺织强国矢志不渝,辛勤耕耘,江苏纺织产业工人就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重要的篇章和重要的缩影。

  立足行业实际,坚定做好纺织行业产改试点工作的决心信心

  江苏省是经济大省,产业门类众多。选择纺织行业作为产改试点,主要是因为纺织行业拥有坚实的产改基础。

  纺织行业是江苏的支柱行业。江苏的纺织总量全国第一,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生产规模大,产业链完整,门类齐全,并朝着智能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拥有常熟服装城、吴江丝绸市场、海门叠石桥家纺、江阴新桥这4个千亿级纺织集群,2018年全省纺织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00亿元,连续9年跻身全省6大万亿级行业。

  纺织行业是重要民生行业、富民行业。“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企业”,人们对时尚、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使纺织行业成为“永远的朝阳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纺织行业对于繁荣市场、出口创汇,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以及致富、藏富于民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作出重要贡献。

  纺织行业从业人数众多。全省纺织行业从业人员达350多万,他们工作在7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广泛分布于全省城乡的中小微纺织企业,主要从事纺纱织布、服装制作、化纤制造、纺织设备制造等工作。

  纺织行业拥有产改的内生动力。100多年前,面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清末状元张謇,怀揣着实业救国的梦想,创建了南通大生纱厂,100多年过去了,大生纱厂依然朝气蓬勃,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活化石,当年大生纱厂的开工日期被定为“南通企业家日”;为抵制日货,知名企业家唐君远创建了无锡协新毛纺厂,他们生产的印花布,被《朝日新闻》称为“日本产品在中国的劲敌”;“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祖辈在1919年创建了无锡一棉。100年的历程中,企业一次次开拓纺织领域先河,直到今天依然是纺织领域的排头兵,他们为江苏纺织行业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纺织工人积极投身祖国建设,先进人物辈出,一大批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全国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成为全省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优秀代表,成为纺织行业产业工人的时代先锋。

  在对纺织行业全面把握基础上,也要清醒地看到,推进纺织行业产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国际贸易不确定因素增多,纺织行业的发展壮大面临不少挑战和压力;二是部分纺织企业忙于生存,对产改认识不深、投入不多,紧迫感不强;三是纺织工人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还不高,获得感还不够强,纺织职工队伍出现年龄断层,部分企业返聘技术熟练的退休工人;四是相关产改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地。这些都是产改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明确目标要求,推动纺织行业试点工作有力有序进行

  把正方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精神,要做到“四个必须”: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纺织行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政治引领作用,真正把加强和改进党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领导,落实到制度制定、工作谋划和任务落实的各个方面。必须把体制机制创新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纺织企业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弊端,打破阶层固化、利益固化的藩篱,充分激发制度活力。必须聚焦技能素质提升这一核心任务。把提升纺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为他们成才成长创造条件,作为改革的重要任务来安排。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工人权益维护这一关键所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纺织产业工人的根本利益,增加纺织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衡量改革实效的最终目标。

  试点先行。纺织企业要把企业党组织领导产改的责任进一步扛起来,紧密结合纺织行业实际,深化劳模支部“双创双提升行动”,积极构建更多更有效更有行业特色的载体抓手,使党组织领导产改工作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更加扎实有效,产业工人更加富有获得,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各设区市总工会在牵头制定相关政策的同时,要研究思考谋划确定试点行业和试点企业,结合本地区优势特色产业、支柱性产业及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情况,研究确定产改试点,点线结合,推进面上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产业行业工会要发挥自身熟悉产业、了解基层、联系职工广泛的优势,通过试点企业的探索,组织相互交流,向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省市纺织工业协会要切实发挥协会作用,协同上下力量,整合内外资源,为全国纺织行业产改探路。纺织企业是推动产改的主体,产改的各项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落实到职工,产改任务才能阶段性完成,产改目标才能阶段性实现,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改。企业家要有眼光、有谋略、有情怀,企业党组织要勇担当、扛责任,企业行政要当支撑、做保障,企业工会要做杠杆、促撬动,凝聚合力激发职工积极性,努力构建产业工人、企业、行业命运共同体。

  增加获得。让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产业工人,增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这样的改革才有生命力。增加经济获得是产业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真正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查显示,2018年全省纺织一线职工每月实发工资3600元左右,与机关事业单位差距拉大,要推动《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按照“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将分配政策向技术工人和一线职工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纺织行业是具有革命文化、红色基因、工运特征的产业。比如,“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设立,就与纺织工人有直接的关系。有这样的红色基因,有这样的政治传承,更要强化纺织工人的政治获得。在企业层面,要加大纺织企业优秀工人党员发展力度,完善职代会制度,加大职代会中一线职工代表数量,研究“职工满意度”,设置“回音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多途径提升职工综合素养。在社会层面,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关心纺织产业工人,表彰优秀党员向一线纺织职工倾斜,纺织工人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会代表中的比例适当增加,拿出切实举措,重塑当年“纺织工人”职业自豪感。产业工人因产业需要而生成,因产业发展而成长,产业也必将依靠产业工人而兴旺。创造更多的“波士顿”“红豆”“海澜之家”纺织服装品牌,实现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转变,需要依靠纺织工人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去实现。要把培训作为最大的福利,通过一所所红豆大学、康乃馨商学院,通过一个个邓建军式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纺织行业培养更多的优秀工匠,使纺织工人增强技能获得。

  强化责任担当,形成推动纺织行业产改工作的强大合力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涉及很多部门和方方面面,非一日之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既要立足长远,又要着眼当前,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试点企业要出实招、出新招。要按照先易后难原则,从五个方面着手,有序推进产改工作:要改善职工劳动环境。一些纺织车间噪音大、湿度大、粉尘大,使许多年轻人择业时望而却步。要提高职工保障水平。一些中小纺织企业按最低社保下限甚至最低工资标准为职工缴纳社保金,有的不为纺织工人缴纳住房公积金,使纺织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不高,甚至带来了劳动用工风险。试点企业要在提高职工保障水平上作示范,优化各项保障制度,让职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要加大职工培训力度。纺织行业职工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达81.5%,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接近一半,很多企业都以贴牌加工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因此,要着力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以职工技能素质的提升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夯实产改的物质基础。要提高职工收入水平。虽然当前纺织行业面临复杂的经济形势,但提高产业工人经济地位是回避不了的问题,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得不到有效提升,再怎么产改都是空话。试点企业要在这方面带好头、领好路,让广大产业工人经济上有地位,生活上有奔头。要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把丰富职工业余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做到主动服务、精准服务。

  成员单位要抓跟踪、督落实。要对照《责任清单》,检查自身工作进展,查遗补漏,补齐工作短板。要将资源手段向试点企业、行业适当倾斜,推动政策聚焦、资源聚合、力量聚集,使试点成为政策的落实地、成果的集成地、问题需求的来源地、创新政策的策源地、产业工人有获得的实现地。抓好工作统筹,精准推动产业发展、服务产业工人,请人社、教育等部门加强与这些学校的对接,在体制机制方面做一些突破。

  工会要抓行业、树典型。一要抓试点。近年来,全省各地主导产业进一步集聚,带动了产业工人队伍的相对集中。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优势产业,不同产业也有着不同的优势行业,各地、各产业工会从实际出发,有选择有重点地推动。要加强与政府经济部门的联系沟通,选择经济总量大、从业人员多、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开展行业产改试点。二要抓保障。全国总工会已经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省总前不久已出台相关配套意见,各设区市总工会要结合实际加以落实。有驻会产业工会(产业工会办公室)的设区市的市总党组,要每年至少一次听取产业工会工作汇报,研究推动产业工会工作。省总党组将带头,为纺织行业及其他产业工会更好组织本行业产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营造良好氛围。三要抓协调。没有驻会产业工会(产业工会办公室)的设区市的市总党组,要加强与市委组织部(市编办)的衔接沟通,从行业发展角度,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角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块缺失和短板,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加以补齐,推动设立驻会产业工会或产业工会办公室,为推进各行业产改工作奠定组织体系保障。

  产业工会要抓参与、聚优势。全省各级产业工会,要加强行业职工队伍状况和劳动关系特点的调查、研究和劳动关系风险监测。纺织行业70%是女工,要考虑维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积极参与行业工时工价、劳动定额标准、技能评价标准的制定,有计划有步骤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行业职工的诉求,把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党委政府分忧。广泛开展行业技能竞赛,总结宣传推广行业内师徒结对、产教融合等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发挥好产业工会的独特优势。着力延伸行业工会的工作领域。要积极争取地方工会的支持和帮助,加强与乡镇(园区)工会横向联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推动产业工会工作向基层延伸、拓展。

  产业工会、行业协会要抓融入、增合力。产业工会在履职过程中,切实找到推进行业产改、增加工人获得的结合点、融入点,争取党政更多支持,加强产业工会、行业协会合作,将自身工作融入产业发展大局。要加强对产改工作的学习研究,学习产改相关政策,坚持党的领导,明确工作方向,积极借鉴纺织行业产改试点经验,推动本行业产改工作开展,通过产改保持职工队伍和谐稳定,促进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要以我将无我、惟有人民的情怀,不负人民、不辱使命的担当,扎实推进纺织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江苏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朱劲松)

来源: 中工网——《中国工运》
编辑: 姚怡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