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周东友:“拼命三郎”点亮城市夜空
//m.auribault.com2013-12-16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17年,14个项目,1500公里。从武汉到北京再到鄂尔多斯,电工周东友离梦想越来越近,却离家越来越远。

    1996年,周东友进入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他的任务是及时发现电气隐患,随时检修电气设备,要保证近百个配电箱、近万米电缆线和数不清的用电设备都安全无虞,并不是个轻松的活儿。每天拎着十几斤重的工具包,在工地上来回巡检,应对所有随时可能发生的电气故障,这样的工作,周东友日复一日地坚持着。唯一不同的是,当年的青涩小伙儿已经成了工友眼中的“电工专家”,好像没有什么问题能难倒他。

    1999年,在北上西进的号召下,工程局决定派遣一支队伍奔赴首都。新婚不久的周东友随队出发。在北京,从数字北京大厦到京东方8.5代线,哪里有三局的工地,哪里就有周东友的身影。

    2005年冬天,工地上的一个阀门突然冻爆,巨大的水压喷起10米多高的水柱,现场施工被迫停止,由于事故现场毗邻街道,任其发展下去会影响道路交通。正当工人们寻找维修设备时,周东友毅然跳进水坑,用身体堵住了裂口。周东友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当时他眼看情况紧急,必须尽快把水止住,恢复施工,但又找不到任何堵住裂口的工具,容不得他多想,抄起扳手,一咬牙就跳了进去。

    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入水的周东友身上的棉衣迅速被水浸湿,顿时就像穿了一件冰衣,寒气刺骨,让他无法呼吸。他使劲去拧冻裂的阀门,但手却使不上力气,5分钟、10分钟,赶来的同事用各种工具给他堵水管,但水管压力太大,水柱还是不停把他往外推,费了半小时终于把阀门修好,等同事们把周东友从水坑里拉出来时,他已经失去了知觉,抬回宿舍,工友们脱去他身上僵硬的棉衣时发现他全身已经冻得发紫。而第二天,周东友又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工地上,巡视检查电气设备。

    在所有参加建设的项目里,最让周东友难忘和自豪的是数字北京大厦项目,这是2008年所有奥运工程中开工最晚,却是最早投入使用的奥运场馆,整个工期仅720天。周东友每天拎着10斤重的工具包,检查各种机械设备,700多个日夜,排除隐患上千个,留下的检测记录堆起来有几尺高,磨坏的鞋数不清有多少双,同事开玩笑说,他3年走的路都有京广线的3个来回了。

    工友还记得,有一天深夜,数字北京大厦工地上塔吊照明灯突然熄灭。项目部经理站在人群中间,一面焦急地和技术工人研究对策,一面组织施工人员不要慌。周东友看了看夜幕里的塔吊,完全看不清上面的情况。考虑到工期的严峻,他背起工具包就开始爬70米高的塔吊。夜风像刀子一样割在周东友脸上,每往上爬一步,都非常费劲。“必须把电路修好,不能耽误工期”,周东友咬紧牙关告诉自己。十几分钟后,一束亮光从70米高的塔吊上照下,塔吊下面一阵欢呼。

    回到宿舍,室友们才发现周东友手上满是早已凝固的血迹,腿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原来在爬上塔吊的时候,周东友的双手被钢筋划伤了,他忍住伤痛成功完成抢修任务。“拼命三郎”周东友的称谓就在工地传了开来。

    工程竣工的那一天,看着矗立在道路旁的数字北京大厦,周东友心中充满了感慨,能够参与奥运建设是他引以自豪的事情,他希望有一天指着这栋楼对他的孩子说,这里面闪亮的每一盏灯都经过你爸爸的检测。(董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