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别信培训机构的忽悠-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资讯

家长别信培训机构的忽悠

2020-10-29 15:56:48 来源:北京晚报

  美育进中考学生家长挺紧张

  家长别信培训机构的忽悠

  美育要进中考了,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准备……一时之间,家长焦虑之心顿起,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纷至沓来。近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给出一颗“定心丸”——进中考的内容,前提必须是在学校里教过的。

  

  在北三环的一家培训机构,孩子们放学后会来到这里上音乐、舞蹈、美术等培训课程,大厅显示屏上播放的是孩子们上课的场景,家长边观看边等待下课。

  现象

  培训机构趁机造势营销

  自10月中旬《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公布以来,美育中考的消息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很多培训机构趁机打广告营销,引得不少家长准备跟风报班。

  “这几天,天天被美育中考的消息刷屏,全是培训机构发的!”家住朝阳的顾女士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从10月16日到22日,一位美术培训班课程顾问连发六条微信朋友圈,均与新公布的意见有关。在链接原文的同时,还配上不少充满营销味儿的广告语:“宝妈,您知道未来您家孩子中考要考美育吗”“美术不再是兴趣班而是必考项目”“美术越来越重要了”,并穿插着课程试听的海报。另一家培训机构的课程顾问,不仅转发了央视关于美育中考报道的截图,还配发图说:“艺术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

  家住西城的柳女士也被类似的朋友圈包围。最近,在给孩子物色钢琴老师时接触到很多音乐辅导机构,她惊奇地发现,一家培训机构的教务老师和一位钢琴老师都在转发同一篇文章,标题写着“国务院最新通知:将音乐艺术全面纳入中考改革!”

  上周末,东城的汪女士走进家附近的一间画室,问及学美术对于孩子未来有何帮助时,画室一位工作人员答道:“以后美育要入中考了,咱们要是给孩子打基础的话,肯定是越早越好。”

  反应

  家长考虑加码艺术培训

  对于美育中考,虽然尚无细节公布,但不少心急的家长已经按捺不住,准备给孩子在艺术培训方面“加码”。

  “看来这钢琴还得每天练,再难也得练下去!”董女士这样向朋友感叹。与她的心态类似,汪女士的女儿已经报了两个美术课,每周在学校学一次钢琴课、练习两次。最近,她还在与家人商量:“都在拼艺术特长,学校的钢琴课恐怕强度不够,还得专门再请一位老师给开小灶。”

  盘算完孩子的培训班种类,柳女士发现,“钢琴、舞蹈都开始学了,美术类的一个都没上,估计过段时间还得再加一个绘画或者书法班,提前熏陶一下,顺便培养一下孩子的定力。”

  位于和平里中街的一家美术培训机构工作人员透露,担心过两年孩子中考遭遇美术,连一些初一学生家长也来咨询,问有没有速成的培训项目。“我们建议,可以从专业角度,着重从素描和速写两方面入手。”

  专家

  美育教学应少一些功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许洪帅曾参与过多项重大教育政策的起草研究。他认为,这次新的意见公布后,引起家长和社会舆论对学校美育的普遍关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对于家长来说,不妨多一些重视和陪伴,少一些备战和功利;对学校美育教学的改进,不妨多一些支持和参与,少一些培训班和培训机构的“光顾”。

  许洪帅分析,以往常见的现象是,学一门艺术特长,考完级就结束,一门心思转到文化课学习上来,这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应试思维。长期下来,大家都想通过“短平快”的方式来获得艺术审美体验。殊不知,这有悖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趋势、美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学生发展艺术素养的基本规律。《意见》提出,新时代学校美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他说,这个目标是需要通过日积月累,通过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是需要全面发展、全面培养与艺术特长协调发展来实现。

  《意见》中确实提到,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其实,早在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规定,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基础指标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在发展指标中,校外学习、艺术特长各占10分,后者为加分项。《意见》提到的“基础指标”是中小学生在校内应参加的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业指标”是中小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达到的目标;“发展指标”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许洪帅分析,通过文件导向可以看出,只有学校教育才能将艺术教育指向真正地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培训机构很难指向这一目标。他建议,“家长在关注孩子特长发展和课外培训班选择的同时,更应该去关注孩子们在学校里面的艺术学习,应该把孩子的艺术特长放到课内课外一体化,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思路来考虑。”

  教育部

  考试内容必须学校教过

  美育中考到底考什么?近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透露,进中考的内容,前提是必须在学校里教过的,绝对不可能说学校里没开这个课,中考里面去考。同时,他否认“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的时间表,可以肯定的是,美育进中考的试点范围将会扩大。

  目前,部分省份已经试点艺术进中考。从2020年开始,南京已经启动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即“艺术中考”,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测评合格才能报考指标生志愿和第一批次录取学校。其中,过程性评价由学校在每学期末根据学生参加艺术课程学习、参与艺术课外活动、发展艺术特长的情况,综合评定成绩;终结性评价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以考试的形式检验学生应知应会的学科知识与学科技能。

  南京市教育局的解读特别强调,只要学校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和艺术社团活动,并按要求完成课内外练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艺术素质测评是没有问题的。

  云南省也规定,2019至2020学年度全省初中学生学业水平音乐、美术科目考试项目分值为音乐5分、美术5分,合计10分,计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总成绩。考试内容主要涉及教材教授内容、课堂学习表现、课外活动表现等。

  那么,考级对美育中考有帮助吗?南京市已给出答案:艺术素质测评中,艺术特长加分以学生初中阶段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艺术活动情况为依据,社会艺术考级、非教育行政部门举行的艺术竞赛的证书和名次不能作为艺术特长测评及加分的依据。

  云南省也声明,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艺术特长生资格认证和社会机构组织的各类艺术活动内容与成绩,一律不得作为初中学生美术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与成绩。

  许洪帅认为,上述地区让考级与“美育中考”脱钩的规定与当前国家美育改革的节奏合拍,有利于扭转艺术特长考级狭窄化的发展局面。

  支招

  提升素养需要家长陪伴

  面对美育中考,家长如何提升孩子的艺术素养?人大附小美术教师刘大伟认为,以美术为例,除了学校的美术课程之外,家长的陪伴也非常重要,将构成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北京的地理人文资源丰富,建议家长利用周末、节假日带着孩子走进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历史名胜古迹和公园等去“打卡”,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打卡”之时,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感知美?刘大伟列举了一些方法:走进北京植物园,可以让孩子观察叶子的叶肉形态、叶脉构成等,便于上课时进行植物写生;走进汽车博物馆,看到各式各样的小汽车之后,对孩子学习线描会有启发;来到美术馆,观察作品的造型、色彩、作者,并了解创作方式,感受直观的表象,会让孩子心灵产生触动。

  “通过这些活动,实际上是在践行美术学科倡导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刘大伟认为,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之间会建立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可能在艺术方面会达成一些共识,更容易帮助孩子从心理上真正对美术产生兴趣。

  北京晚报记者 任敏

编辑:韩瑞敏

图片新闻

职教

  • 名师工作室如何成为教师成长的绿洲

    名师工作室作为一种发展共同体,其主要功能是专业成长的示范引领与辐射,某种程度上它已然成为教师成长的绿洲——优秀教师在这里共生共荣,打造出一片独特的教育生态“湿地”。

  • 看!他们是首届湖南“最美中职班主任”

    坚守班主任岗位30年,用爱心和智慧引领学生成长的王朝霞老师;每天陪着学生一起晨练,带出一个个“优秀班集体”的“四有”好老师赵付雷……今天起,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呼“最美中职班主任”。

评论

  • 高额奖励学生复读折射扭曲教育政绩观

    高额奖励刺激下的高分复读行为,于考生的成长无益,对提升一校一地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毫无帮助,最终只是满足某些人扭曲教育政绩观的需要,因而必须对此类行为说“不”。

  • 预防抑郁年轻化,家庭教育很重要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应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资讯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