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用一贤人,何以群贤毕至
马建光//m.auribault.com2014-02-16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钱三强

  据《战国策·燕策》记载,燕昭王继位之初,采纳大臣郭隗建议,构筑黄金台,拜郭隗为师,以此招揽天下英才。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等贤能之士,从他国纷至沓来,士争凑燕。对此典故,后人多引以为鉴,将其上升为规律性认识:“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如今已成为领导者和社会公认的用人导向。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言,历史的创造是由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合力作用的结果,如果我们从被用者——“贤人”自身这个角度进行考察,就会别有洞天,对“群贤毕至”这一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认识就会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用贤也会变得更为自觉。

  上世纪四十年代,留学于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并获得博士学位的钱三强,在其夫人何泽慧的协助下,因首次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而声名鹊起,名扬世界科学界。为此,建国伊始,当中国科学院成立近代物理研究所时(即后来的原子能研究所),组织上就任命钱三强担任这个研究所的领导。在钱三强的才华、名望和人格精神的感召下,散布于国内外的众多科学家,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东欧和国内著名大学及研究所纷至沓来,“士争凑燕”。赵忠尧、杨承宗、邓稼先、黄祖洽、于敏、周光召等一批科学家,纷纷请缨加盟。仅几年时间,近代物理研究所或原子能研究所,就从建所时的十来人发展到数百人,组成了学科结构优化、年龄梯次配备、知识能力互补的中国核科学家方阵。

  而当苏联撤走专家,我国“596”工程上马之时,作为中国核技术研究基地的原子能研究所,在钱三强的率领下,勇于担当,急国家所急,应国家之需,“满门忠烈”,倾巢而动。他们胸怀为国争光的炽热情怀,自觉地把爱国之志化作报国之行,不惜隐姓埋名,甘愿以身许国,积极投身于研制“两弹”的伟大实践,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用自己的智慧、艰辛和赤诚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者无私奉献之歌,使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成功“两弹”,创造了世界核武器发展史上的奇迹,为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急需的安全保证。

  以此观之,在新中国核科学的群芳谱中,钱三强无疑担当着领军人——“贤人”角色,而用好钱三强,起到了聚贤作用。这清晰地表明,“群贤毕至”不是一个单向度的问题,而是用贤者和“贤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这启示我们,在实践群众路线和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自觉,更多地关注“贤人”,发挥他们的才能,并辅以正确的用人导向,集聚人才。果如此,则“群贤毕至”,事业发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