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张基尧:重视治理,更重视保护
——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基尧
廖文根//m.auribault.com2014-01-15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饮用水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我国饮用水安全状况如何?面临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抓好饮用水安全工作?2013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调研组就我国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近日,记者对调研组组长张基尧进行了专访。

  大中城市附近集中水源保护较好,非集中水源和广大农村地区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记者:饮水安全是社会关心的重大问题,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国水源地保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基本情况。

  张基尧: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一种战略资源。长期以来,人民对水资源的关注并不次于对食品、药品的关注,因为它关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水资源有两个主要指标,一是水量,二是水质。从水量上看,我国还属于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也可以说是水资源和人们的需求矛盾比较突出的国家。现在全国平均每年约有500亿立方米的缺口,全国561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从水质上看,城市附近集中的水源地或者人口聚集地区的水源地质量总体不错,但在一些远离城市的农村和大量分散的群众取水点,水质污染相对比较严重。

  全国地下水的水资源量每年有8200多亿立方米,现在的矛盾主要是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是战备水源,是子孙后代的口粮。超采量由上世纪70年代的每年500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每年1100多亿立方米,全国已累计超采900多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区每年超采60亿立方米。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带来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植被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地下水的水质也不容乐观,和地面水的状况基本一致,也就是作为城市附近的集中水源保护得比较好,但非集中水源和广大农村地区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党中央、国务院对饮水安全高度重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央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要求划定水功能区,对不同水域核定其纳污能力,开展水功能区达标考核,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区相关制度,比如禁止新建并清理重污染的工业,禁止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禁止过度放牧等。

  应该说,我国水污染的形势是局部在好转,整体上依然很严峻,个别地区比如西部和中部部分地区,水源地污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完全遏制。

  最突出的问题是重治理轻保护,在治理上舍得花钱,但在保护上力度不够

  记者:我国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张基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企业偷排。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罔顾国家法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偷排偷放,这是形成水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二是污水处理能力比较低,中水使用水平低。全国的污水处理率只有60%左右,许多经处理后形成的中水依然排放到江河湖库中去。

  三是面源污染严重。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现在农业生产对COD、总氮、总磷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3.7%、57.2%和67.4%,应该说现在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壤污染也到了必须加大治理的时候,但我们还缺乏有效的控制办法。超量肥料、农药的残余物随着降雨、流水又冲到河流湖泊中去,甚至大量渗到地下。

  四是制度宽松,环保执法失之于软,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人为的排污无异于投毒,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但我们往往以经济处罚代替刑事处罚,以对单位的处罚代替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责任人的处罚,使得有些企业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最突出的问题是重治理轻保护,在治理上舍得花钱,但保护力度不够。在政策导向、资金投放、项目立项、干部考核上没有把治理和保护并重。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认识的原因,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处理上有偏差,一些地方存在着GDP崇拜,甚至还有人认为要想经济发展,必然影响生态环境。正是因为认知上的差异,导致重视GDP,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

  二是体制的原因。水是流动性的资源,要求我们的体制在对水的保护管理利用这些环节上能够高效统一。但现在确实存在着流域和区域、部门和部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割,体制上依然没形成合力去治理污染。

  三是制度的原因,包括投资立项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干部考核制度等,这些制度体系还不能适应美丽中国的建设,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四是法制的原因,法律的修改和完善滞后于环境污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五是社会的原因,监督网络还不健全,监督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为地方或部门及个人利益而监管松懈甚至官企勾结的现象时有发生。

  今后以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应由城市转向农村

  记者:为保障饮水安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在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亟须推进哪几项重点工作?

  张基尧:我认为应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建立健全水功能区限污的法律及制度,严格控制排污总量,落实减排举措。要着重抓好纳污能力的测试,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流域、不同水源地的纳污能力。在此基础上一地一策制定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完善水源地保护一系列措施。

  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中水利用。要加快现有规划内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对万人以上规模较大的乡镇加快制订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分期进行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要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的管网必须配套,对处理后的中水要加大回收利用,不要让治理后的中水再回到河道、湖泊和水库,形成对水源地的二次污染。

  统筹城乡,加大面源污染的治理。水源地保护区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一定要城乡统筹,统一规划,不能忽视大片的农村。当今农村的面源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今后以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治理的重点应由城市转向农村。

  建议制定饮水安全法或者修改水污染防治法,提高保护标准,明确水源地及地下水保护的责任,加大对污染事故和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一定要把地下水的控采方案和地下水的控采措施落到实处,使地下水水量在不降低的情况下逐步有所回升。

  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和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功能,形成举国上下人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个个重视饮水安全的局面。

  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高效权威的水资源保护领导机构、决策机构

  记者:在饮水安全长效机制的建设上,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张基尧:长效机制建设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广泛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民饮水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要让人民群众了解我们的国情,了解现在水源地及水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动员全体人民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落实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修改干部考核的标准,从对GDP的崇拜中解脱出来,把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作为执政为民的一个主要方面,作为政绩考核的一个主要指标并加大其考核的权重。

  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水源地及上游生态补偿机制。说到底,水资源保护问题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补偿,这项工作要抓紧进行。

  实行城乡统筹,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解决多龙治水、多龙管水问题,要建立高效权威的水资源保护领导机构、协调机构,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

  改进农业的耕作方式,有效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通过土地流转、机械化施肥和高效施肥的办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倡使用有机肥。

  改变重治理轻保护的做法,加大对环保和水源地保护的投入。保护好了就减少了污染,减少了污染就等于减少了治理,这是治本之策,一本万利之事。在这方面要有一系列实际举措。

  优化城镇及工业布局,在资源配置中突出水资源的重要作用。本着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原则,使城市资源的配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沿江沿河高污染企业的治理,关停那些江河湖库附近的高污染企业。

  最后一点就是要开展地下水全国普查,制订地下水控采和防止污染的规划,落实地下水分区保护的责任。地下水一旦污染治理起来十分困难,它主要依靠保护。如果现在不采取有力措施对污染地下水的行为进行遏制和制止,我们以后可能会后悔莫及,将难以对子孙后代作出交代。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