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专家学者

  • 高铭暄:探寻至善的法治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刑法的补充和修改工作也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自1981年至今,无论是单行刑法的制定、1997年的全面修订,还是至今十个刑法修正案的出台,高先生参与了绝大多数刑事法律的立法活动,提供了大量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立法咨询意见,受到我国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和评价。
    2019-10-21 08:12:23

  • 心归何处?是敦煌

    樊锦诗是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自我约束的那种人,也许她在她父亲那里学会了谦虚和果敢,继承了父亲温柔敦厚的文人气质,以及在决定了任何事情之后,永不更改的决心;在母亲那里学到了安静慈悲以及简朴的生活方式;在他的老师苏秉琦和宿白等人那里,她懂得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在社会和整个的人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摒除任何矜骄之心;她也在敦煌的前辈那里学会了意志的坚定,懂得了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坚持和隐忍,懂得了信赖自己的真心,懂得了要有大的作为必定要经历大的磨难,以艰苦求卓绝,在任何的艰难和痛苦中镇定如常,如如不动。
    2019-10-19 09:55:23

  • 课堂上“讲究”的哲学人

    在学生眼中,王南??是令人尊敬的老师;在同事眼中,他是令人信服的学术带头人。或许,这就是王南??获得2019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最有力的证明。
    2019-10-12 14:52:10

  • 杜鸣心:生命不息 创作不止

    作为音乐家,他曾用两个钟头就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谱出了家喻户晓的曲子《快乐的女战士》。作为音乐教育家,其门下众多弟子已成长为当今音乐界翘楚,如王立平、赵季平、叶小纲、徐沛东、王黎光。如今92岁的他,依然伏在钢琴边潜心创作。
    2019-09-25 08:59:16

  • 反垄断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里程碑

    反垄断立法过程正是市场经济在我国深入人心的过程,也是改革开放在法制史上的重要体现。正如王晓晔所说,“经济是基础,法律是上层建筑,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由法律制度来保障,反垄断法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
    2019-09-24 09:49:14

  • 身有彩凤双飞翼

    左贞观——很早就从音乐学院朋友那儿听说了这个名字,而且知道他是“中国人”,又是“俄国人”,更是中俄双向的友谊使者。
    2019-09-19 11:01:48

  • 赤子丹心 中华之光

    王大珩曾经总结了十六个字,即“实事求是、审时度势、传承创新、寻优勇进”。这十六个字,被他定义为科学精神的实质。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这十六个字,希望科学家精神能代代相承。
    2019-09-18 10:46:02

  • 王铁成:庭前海棠依旧

    83岁的他是第一位饰演周恩来的演员。他让亿万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大国总理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尽管一辈子只演一个角色,但他毫无遗憾。
    2019-09-18 08:26:08

  • 陈彦:洞察时代颠簸中的心灵悸动

    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发布公告,根据投票结果,梁晓声《人世间》、徐怀中《牵风记》、徐则臣《北上》、陈彦《主角》、李洱《应物兄》摘获茅奖。陈彦的《主角》被认为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以中国古典的审美方式讲述了一则寓意深远的“中国故事”。
    2019-09-17 13:47:26

  • 何以王西京

    王西京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曾写道:“我生长在陕西,我热爱这里。我相信,我深受她的影响……”至今,当你漫步在关中的原野上,在那呼啸的夜风里,在一座座气象恢宏的汉唐帝王陵阙下,历史的力量、历史的辉煌都在强烈地呼唤着每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衷心感激这块神圣且神奇的沃土。
    2019-09-09 16:13:08

  • 陶诚:为时代击节而歌

    从安徽到广州再到北京,从一名音乐教师、主管文化艺术的领导到掌管国家级剧院的院长,陶诚的身份几度转换,成为一位懂专业、会管理、善经营的专家型管理干部。一路走来,他始终循着音乐的道路,踏着时代的节拍前进。
    2019-09-04 08:37:53

  • 钱仲联:月眼镜心一鸿儒

    在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熟,引线街是一条颇具古色的老街,此街因有清末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在此为其姐购置的一座三进老屋而每每令路人注目。然而,这座老宅的声名远播并不仅仅因为是翁氏一族,它还见证了一位清诗研究大家——钱仲联先生的诞生和成长。
    2019-09-02 07:43:25

  • 谌容:以我笔写我心

    谌容曾经写下《人到中年》。中年时,她已是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巴金、孙犁等一批大家对她的小说交口称赞,黄永玉主动给她的作品插画。可即使在最火的时候,她也鲜少将自己暴露在公众视野中,近年来更是近乎消失了。巴金曾说:“作者的名字应该署在作品上。”她非常赞同,严格遵守,尽量谢绝采访、上封面、上镜头、介绍写作经验。
    2019-08-28 09:12:24

  • 王小锡:美之道德与道德之美

    一位学者学术人生成功的背后,是孜孜不倦的努力与日积月累的坚持。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的座右铭正是“用奋斗写人生”,他曾收到一位校友的贺卡,贺词这样写道:“从穷孩到教授不亚于从奴隶到将军,这就是一个奇迹!”这既是对他取得成就的赞许,更是对其奋斗经历的敬叹。
    2019-08-19 07:55:22

  • 张立文: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造

    他提出“和合学”,主张以“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化解“文明冲突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为中国哲学找到了新的出路。
    2019-08-18 10:32:02

  • 闲谭中的学问

    先生讲起倡导国学主要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核心价值。他多次跟我们讲你所(现在更名为古代史研究所)虽然不叫国学这个名,但无论是断代史研究室还是专门史研究室都在研究国学,至于称谓、学位的事并不那么重要,要使国学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
    2019-08-16 09:45:49

  • 潘君骅:一生追光

    记者眼前这位89岁的老人,一生都在“追光”。他积极倡导和实施我国光学系统采用非球面技术;他为我国研制大型光学设备发明了一套重要的光学加工和检测技术,解决了各种光学非球面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他建立了我国大型靶场光学测试仪器的光学技术基础;他把自己的非球面技术“绝活”向学生和同行们倾囊相授,推动我国光学加工和测试迈向世界先进行列。
    2019-08-16 07:56:55

  • 韩天衡:龙江路上的陋室铭

    龙江路上这间10平方米的小屋内,一家五口光是坐着,就已经满满当当。韩天衡硬是在靠墙的书架上、书桌下、里间祖母的床下塞下越来越多的书、美术作品和藏品。入夜,家人都睡下。儿子和祖母入睡,女儿和妻子入睡。韩天衡不睡。
    2019-08-09 10:28:56

  • 袁隆平:鲐背之年仍为“稻粱谋”

    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起,他把大半辈子都交给了稻田。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他在稻田里走的每一步,都引领着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因为在这个领域扮演了创始者的角色,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19-08-07 13:36:39

  • 苏建平:可可西里守望者

    35年来,苏建平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野外度过的,他先后30多次进入可可西里、羌塘和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藏羚羊及其他濒危动物的生存状况,他的脚印几乎踏遍了可可西里的每一个角落。
    2019-08-07 09:14:36

  • 谢冕:大时代需要“大诗”

    87岁的他,一直主张宽容,但发现让人感动的诗歌越来越少。他批评一些诗人,“只关注小悲哀和小欢乐,很少触碰社会兴衰”。他说:“诗人应该站在时代的前面,看到正义与邪恶的搏斗。”
    2019-08-07 07:47:24

  • 推动依法治国的理论创新者

    王家福先生长期从事民商法、经济法、人权法研究,在法学诸多学科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引导性的卓越贡献,在学界和社会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他改革先锋称号,其评语是“推动依法治国的理论创新者”。作为卓越的法学研究者,理论创新是王家福先生的毕生追求,而“推动”二字则是对其学术贡献的恰当概括。这是因为,只有学术成就及形成过程的方向正确、前瞻高远、成果厚重、效应显著,才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时空范围与事业衡量中,称得起以法学研究“推动”法治实践。
    2019-08-06 08:36:22

  • 追忆建言恢复高考第一人查全性

    201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40年,一家企业向武汉大学捐资1977万元设立“查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该企业董事长与合伙人都是通过参加1977年高考改变人生命运,通过这种方式来纪念和感恩查全性1977年建言恢复高考这一历史性贡献。
    2019-08-02 07:22:18

  • 傅熹年:看画里光阴

    傅熹年是建筑历史学家、文物鉴定专家,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如果不出差,86岁的他,每天9点到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的办公室。中午,休息一会儿。下午,1:30上班。晚上,5点下班。
    2019-07-31 08:14:44

第1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20页 至第 确定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