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专家学者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周磊
2020-11-20 14:00:51  来源: 湖北日报

最主要的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记者: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们着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王向明: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哲学立场,更是共产党人实践斗争的根本依据。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读懂一个时代需要读懂这个时代的问题,改变一个时代需要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了当前还存在的突出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这方面的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努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短板。

  首先要处理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尤其在未来要重点处理好个体目标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解决了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国家整体目标后,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从个体目标上看并不是所有地区、所有市县、所有人都能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而努力提高相对落后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发展水平也就成为未来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其次,要处理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所谓绝对标准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中必须达到的绝对指标,比如“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所谓相对标准则是指将来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指标,从而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进一步均衡发展的动态历史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推进。

  再次,要处理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所谓定量分析是指用可以检测、统计的各项数据来评价、考证某一事物发展的水平和现状的方法。所谓定性判断则是指着重从质的方面分析和研究某一事物的属性,从而对某一事物进行本质上的界定。定量分析为定性判断提供基本依据,定性判断则反映定量分析的本质属性。在推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不仅要设定和逐渐完成各项规定的数量指标,更要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环境等问题,推动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真实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上一座伟大丰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时代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步。我们要按照“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要求,科学地应对好可能存在的种种风险挑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消除贫困、推动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记者: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全会围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在收入分配领域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为我们指明了怎样的努力方向?

  王向明:努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仅是重要的经济指标,更是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指标,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履行初心使命的根本体现。尤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还特别善于以科学的方法和举措,真切地为增进人民福祉,创造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十四五”规划建议围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出的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既有直接针对增加和公平促进人民收入的,比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等。也有以系统的整体措施来保障和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政策。譬如,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各项举措,真正从根本上为增加人民收入创造条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消除贫困、推动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党中央在制定政策时特别注重增加收入的可持续性。譬如,调动来自群众自身的内在动力、通过解决生产问题,兴办产业,结合地方的实际和特色,吸引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进入到产业,依靠市场和自身的力量脱贫,实现“自我造血”才是脱贫的长远和根本的保障。再譬如,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都是导致贫困的重要社会因素,“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些重大举措的提出,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清晰规划了行动路径。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