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彰显工会担当-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工运前沿

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彰显工会担当

李珂
2020-07-27 07:51:37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工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劳动教育,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劳动教育提供价值引领;利用工会组织资源阵地优势,为劳动教育提供有效载体;深化基础研究,为劳动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将劳动教育纳入工会院校教育培训,为劳动教育提供师资队伍。

  近日,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加强劳动教育工作作出部署。这是工会组织对中国特色劳动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在价值引领、实践载体、理论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为工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深刻认识工会参与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任务要求。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关系到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素质的提升。工会是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的倡导者,是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责无旁贷、使命光荣。《意见》的出台,就是工会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和参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积极实践。各级工会应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行业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价值引领。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推动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就是要促进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引导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认同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学会劳动、善于劳动、养成劳动习惯,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美好生活。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是新时代优秀劳动者的典型,他们所承载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加强劳动教育的宝贵财富和有效载体。深入开展“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坚持举办“劳模大讲堂”活动,组织劳模和劳动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先进典型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宣传劳动者时代风采,营造劳动最光荣氛围,形成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通过“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劳动模范、工匠人才的先进事迹,可以让更多普通劳动者从幕后走到台前,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各级工会应组织引导广大职工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形成良好家风,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孩子明白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深刻道理,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劳动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充分利用工会组织资源阵地优势,为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有效载体。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离不开知行合一的实践载体。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工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教育部门、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由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担任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工会组织应充分发挥教职工中劳模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教职工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师生的学习生活;积极开展教职工劳动教育培训,特别是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教师的专项培训,提升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基层工会要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引导职工面向广大学生开展具有劳动教育价值的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学生体验现代科技下的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探索以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劳动教育。

  深化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基础研究,为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各级工会应整合研究力量,研究阐释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内容形式、手段载体,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深化研究新形势下体现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发挥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制度安排。工会院校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以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工会劳动教育理论研究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重要抓手,开发具有贯通于思想引领、技能提升的劳动教育课程;加强理论研究成果转化运用,推动构建科学全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学科体系,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为劳动教育学科建设及教育改革发展作贡献。

  将劳动教育纳入工会院校教育培训,为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专兼职师资队伍。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工会系统的高等院校应高标准落实有关要求,涵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专兼职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开好讲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教育,普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必备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积极参与劳动课程设计、劳动技能评价等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统筹协调思政劳育、专业劳育、课程劳育、实践劳育,运用案例教学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各级工会院校可适时举办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干部培训,在培训中增设工会参与劳动教育专题内容,充分发挥工会干部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撑作用,引导鼓励工会干部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工作,引领广大职工践行劳动教育理念。同时,推动工会组织体系与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有机融合,架起劳动教育与劳模工匠的沟通桥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实体工匠学院建设,鼓励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成为劳动教育实践导师。各级职工学校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开设和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为职工学校的教育特色,引导职工学校开放实训场所,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承接大中小学集中开展劳动教育,注重把握思维劳动的认知性和肢体劳动的实践性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建设工会组织的劳动教育人才队伍。

  (作者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这么多“第一”缘何被上海拿下

    资料显示,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名,平均每天牺牲约370人。他们直面生死考验,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