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灯”留住——剔墨纱灯手艺人朱晓钟的传承故事
//m.auribault.com 2014-11-25 15:38:17来源:新华网朱唯希

    11月18日,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职业教育中心,朱晓钟在给剔墨纱灯装饰。剔墨纱灯,又名“宫灯”,具有300余年历史,是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的传统工艺品。清乾隆年间,手工艺者对传统“彩灯”工艺进行革新,选用丝质娟纱代替色纸和玻璃作画,独创了“剔墨”工艺,形成了剔墨纱灯。剔墨纱灯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等工艺制作而成。其中绘画部分就包括了帐纱、描稿、剔墨、上胶、描线、打底色、染色和整理几个步骤,每一步都要求均匀准确,工艺要求精细。作为古老灯艺的一种,剔墨纱灯被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并于2006年入选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期间,无为纱灯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并作为安徽省名优特产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朱晓钟是无为剔墨纱灯如今唯一的传承人。1984年,无为县文化局开办了无为剔墨纱灯厂,期望恢复几近消失的民间工艺,朱晓钟正好成为其中一员,开始学习剔墨纱灯工艺。日前,为了继承这门传统技艺,无为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办了“剔墨纱灯传承班”,朱晓钟担任任课教师,希望能够发掘热爱这门艺术的年轻人,让剔墨纱灯的“灯火”一直延续下去。新华社记者 朱唯希 摄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7页


编辑:陈莉辉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