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e网评】“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是希望专家好好说话 - e网评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e网评】“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是希望专家好好说话

来源:中工网
2022-05-26 12:14

        龚先生

  最近,“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话题两度冲上热搜——

  先是5月19日,“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6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这三个与买房有关的话题同时上了热搜,随后,“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冲到热搜第一;

  再是5月24日,“专家建议:不要多用空气炸锅”上了热搜,随后“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再次上榜,还有媒体设置议题“年轻人为什么反感专家建议”。

图源:截图自微博

  尽管在第二个新闻中,有网友出来澄清说专家没有这样建议;涉事专家表示,没有接受过相关媒体采访。但这些声音几乎都被淹没在“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汹涌舆情中。

  网友们的态度明确:说得不好,下次别说了!

  专家到底惹谁了?

  首先有必要明确,当人们排斥一些专家的言论时,针对的往往只是专家这个群体中的少数人,而少数人是不能代表这个群体的整体素养和形象的,也就是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专家。

  然后,我们再来讨论,那些被建议“不要建议”的专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制图:赵春青

  综观以往类似新闻事件,不难发现,人们反感的专家建议主要有几类:

  其一,有些专家建议的含金量偏低,多是“正确的废话”。

  在公众看来,专家的话应该是专业的、深刻的,是大多数人不了解、不掌握的信息和知识,而有些专家的建议往往达不到这个预期,有的建议还自相矛盾——上午有专家说“喝咖啡有利于身体健康”,下午就有专家主张“喝咖啡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其二,有些专家建议不接地气、不食人间烟火。

  前段时间,一段专家建议低收入者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用私家车出去拉活儿的视频被曝光,不少网友看后惊掉了下巴——低收入者不仅有房有车,而且有闲置房?如此“站在云端、指点民众”的专家,说出来的话自然给人“何不食肉糜”之感。

  其三,有些专家建议可能是拿人钱财、替人说话。

  一种保健品到底有没有效果、一个设备到底有没有技术突破和创新、一种举措有没有推行的必要……对这些问题,有些专家可能并不是站在专业角度、实事求是地给出判断,而是受到资本的裹挟、权力的干预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

  当然,还有这样的情况,有些专家的建议本身没有问题,但媒体在报道时,断章取义,假专家之名,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有甚者,只是打着专家的旗号,说了自己想说的话。在流量为王的背景下,类似情况或许不在少数。换句话说,有些专家是“背锅”了、被冤枉了。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一方面表达了人们对一些专家建议的不满意、不服气,对其能力和水平的质疑;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专业、科学、严谨的高质量专家建议的渴盼,对专家建议有指导性、权威性,能够真正为人们解疑释惑、指点迷津的期待。

  事实上,在专家这个群体中,并不缺乏令公众尊重、崇拜、信服的专家。就像有的法学专家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告诉公众哪些行为违法、什么事情做了要面临法律制裁;有的物理学教授能够化身科普达人,用铁锅、扫帚、气球等简单的道具,向公众讲解“中国天眼”怎么工作、太空中的宇宙射线长啥样、火箭怎么上天……

  这些专家之所以能够成为网红,收割无数粉丝,除了有“有趣的灵魂”,更重要的是有深厚的专业根基,有坚定的职业操守。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不是让专家都“闭嘴”,而是希望专家能好好说话——多一些“爱惜羽毛”,多一些审慎科学,多一些设身处地,多一些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陈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