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加速拥抱一带一路-中工国际-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库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打工

中工国际

?望

西方国家加速拥抱一带一路

2019-04-08 04:58:32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超大型集装箱货轮“中远海运双鱼座”在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后,于2月15日抵达欧洲,停靠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新华社记者 吴 鲁摄

 意大利成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七国集团成员国;卢森堡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德国、法国、英国、新西兰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向“一带一路”倡议抛出橄榄枝……

  最近,“一带一路”倡议在西方魅力大增。已与中国签署合作文件的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中,发达国家和来自发达国家的公司、金融机构赫然在列。曾几何时,谈及“一带一路”倡议,西方不乏担忧和质疑。如今,“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的合作姿态,吸引西方转身抢抓机遇。

  “圈粉”发达经济体

  近日,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引起持续热议。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报道称,意大利与中国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具有里程碑意义。

  “意大利在发挥带头作用。”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引述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的话称,虽然意大利可能有一刻需要单独行动,“不过这一刻会是非常短暂的”。

  此言不虚。3月27日,卢森堡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成为继意大利后又一个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欧盟国家。

  彭博社在报道中特别指出,卢森堡的这一举动,是在意大利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不到一周后作出的。

  不难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圈粉”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目前,意大利、卢森堡、波兰、希腊、匈牙利和葡萄牙等多国已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不少其他欧洲国家也对这一倡议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其中不乏主要发达经济体。

  在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下旬访问欧洲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均就“一带一路”倡议发出积极论调。《俄罗斯报》网站称,欧洲领导人意识到,他们无论如何都避不开“一带一路”。默克尔的言论证明了这一点,她说,“一带一路”是重要项目,欧盟希望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欧洲期待“互惠”。

  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也喊话英国政府,建议其学习意大利自主行事。“只要管理得当,‘一带一路’对英国意味着更多机会”。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还报道称,身为欧盟成员国的地中海国家马耳他也有可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该国财政部长爱德华·希克卢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某些偏见”不应成为开展有益商业往来的绊脚石。

  事实上,不只是欧洲国家,加拿大、新西兰、日本等其他大洲的发达经济体近来同样就“一带一路”倡议频频释放积极信号。英国《金融时报》敏锐捕捉这一动态,刊发社评指出,此前,“一带一路”倡议的足迹主要集中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而今,这项倡议正冲进“顶级联赛”。

  走近机遇的捷径

  从犹疑到欢迎,为何越来越多西方国家更加青睐“一带一路”倡议?

  俄罗斯《消息报》日前刊登文章,分析了意大利能从“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哪些好处。文章认为,从双边合作的角度来看,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可被视为革命性创举,将有助于意大利整治基础设施,并为该国陷于停滞的经济带来出路。

  墨西哥《每日报》网站也刊文指出,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务实做法。

  “我们的企业看准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机遇。”杰拉奇在《金融时报》上撰文称,此前意大利人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能够生产高质量的科技产品,并在科技、绿色能源和铁路运输等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经济表现对于世界是一个积极因素,意大利希望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这也是不少西方国家共同的心声。对它们而言,一个充满活力、对外开放的中国意味着无限机遇,而“一带一路”倡议便是走近机遇的一条捷径。

  《金融时报》刊文称,作为一个拥有超额储蓄的富裕大陆,欧洲似乎不需要中国为其基础设施投资提供资金。然而,事实上,长达10年对赤字的执迷导致不少国家的必要项目匮乏资金。该报引述葡萄牙总理安东尼奥·科斯塔的话称,在这一危机时期,只有中国愿意将资金投入欧盟的边缘国家。这正是“一带一路”的吸引力之一。

  俄罗斯《观点报》网站也刊文认为,欧盟无法割舍中国的投资流。“几个最大的欧盟国家——意大利、法国和德国都乐于接受中国的投资”。

  近6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一系列超出预期的国际合作成果让一些西方国家逐渐放下曾经的误解或偏见,加快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脚步。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日前刊登荷兰政治学者索菲·范德梅尔的文章称,所谓中国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制造债务陷阱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国内外促进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中国希望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更好地连接起来,同时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中国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各方都可从中获益。

  为经济全球化“修路”

  如今,谈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意义和前景,西方国家更愿意给予肯定,抱以乐观。这从西方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可窥一斑。

  路透社近日报道称,支撑全球化的软硬基础设施已经出现明显老化,这一问题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基础设施的落后制约了发展,也制约着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经济全球化需要“修路”,而“一带一路”倡议正致力于此。

  该社引述中方官员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的话称,“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化概念,旨在通过多边合作努力,将全球化软硬件基础设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经济全球化“修路”。

  西班牙《国家报》也称,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大陆大展身手,港口、铁路、公路、天然气管道、发电厂……这一倡议包含了数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全球新经济正在以中国为龙头而构建。

  不久之后,一场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盛会即将拉开帷幕,国际社会早已翘首期待。4月下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目前已有包括近40位外方领导人在内的上百个国家代表确认与会。

  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参加本届论坛的外国领导人人数超过首届。该报还引述中方官员的话称,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因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而陷入债务危机,相反,很多国家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走出了“不发展的陷阱”。

  这样合作共赢的平台无疑将吸引更多国家,西方发达经济体同样难拒其魅力。

  法国前总理、法国总统中国事务特使让—皮埃尔·拉法兰将赴北京参加论坛。日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一带一路”倡议,不吝赞美之词。他说,“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繁荣,催生出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在内的机构,有利于维护多边主义,推动世界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对中国、欧亚乃至世界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合作共赢的典范、多边主义的伟大实践。

  “如果说‘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是共同繁荣,那我们为什么不喜欢?”《每日电讯报》这样说道。(本报记者 严瑜)

编辑: 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春暖花开”策划|国际40年:唱响共同繁荣的中国声音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