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摆塔”:福州不被遗忘的习俗-中工旅行-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打工

中工旅行

人文

中秋“摆塔”:福州不被遗忘的习俗

2018-09-21 14:49:4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福州9月21日电 (郑江洛)中国传统中秋佳节临近,福州特有的中秋习俗——“摆塔”也再度亮相,吸引许多老老少少福州人甚至外来游人一睹真容。

  在福州聚春园·福州大饭店的大堂里,一张桌子分为三层:最高层摆放着泥塑的宝塔;第二层中间摆放的是泥塑的七仙女和福禄寿三位神仙,而两侧是白塔、乌塔;最底层则是百余个各式各样的小泥人。

  “这就是‘摆塔’。”福州大饭店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张镭竞告诉中新网记者,自1999年开业以来,大饭店每年中秋前夕都会在大堂展示这项福州的中秋习俗,供宾客观赏,一直持续到中秋节结束。

  “聚春园”是福州一家著名的“中华老字号”,一直致力于弘扬闽都文化、闽菜文化。福州大饭店20年坚守中秋“摆塔”习俗,就是这家百年老店传承闽都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

  张镭竞说,每年的“摆塔”都会加入不同元素。今年,为了体现福州特色,他们还把茉莉花摆上了桌;除此之外,还摆放寓意丰收的秧苗、创意果蔬雕刻、甲壳雕塑等等,“通过在旧俗中增添新的形式,更好地发扬和传承福州这一民俗文化。”

  在福州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林山看来,“摆塔”是民间自发产生、逐渐形成的风俗习惯,其中蕴含了老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并且充满着对幸福生活的自信。

  据林山介绍,相传戚继光赴闽平倭患大捷全胜,回到福州恰逢中秋节,福州百姓为欢迎凯旋之师,将家里的贵重物品摆在门口以示庆贺。因老福州多寺多塔,摆设品也多为古塔的模型,故称“摆塔”。长此以往,“摆塔”成了福州一种固定的中秋习俗,既有“显摆”之意味,也有尊敬祖先的含义,还增添庆祝节日的气氛。

  福州大饭店在中秋“摆塔”,则源于已故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1999年,在方炳桂的提议和协助下,福州大饭店再现中秋“摆塔”习俗,并使之延续至今。

  “每年摆放后,这些小玩意总有磕碰、损坏,比如这‘八仙过海’的泥塑,只剩下4个人了。现在,这些小玩意越来越难淘到了。”张镭竞感叹,比如桌上的白塔和乌塔,就是由饭店美工用泡沫制作的。

  大堂里,来来往往的宾客总是被“摆塔”引得驻足观赏,甚至拿出手机拍照并刷朋友圈。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样的习俗略显“陌生”。

  看着“摆塔”里的白塔、乌塔,土生土长的福州人朱勤说,此前从来没有见过“摆塔”这一习俗。而在她母亲张丽芳的记忆里,小的时候家里都有“摆塔”,小孩子呼朋引伴一起玩,十分有趣。

  如今,“摆塔”在福州民间已很少能看到。林山说,一般只有在一些大型活动、特定场合、有组织的情况下才能看到“摆塔”,比如说在中秋节期间的福州三坊七巷一些院落和福州大饭店。

  “我希望这种习俗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林山认为,需要赋予更加丰富的形式,需要民间自发有组织地去传承,中秋“摆塔”习俗才能被更多的人认知,而不是成为“化石”。(完)

编辑: 吴葳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秋染锡林郭勒大草原

  • 优势栏目

    茶卡盐湖获颁中国首家“最美星空摄影基地”

  • 优势栏目

    香港最古老的街市——西港城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