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劳力士常见,劳丽诗不常有-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刘颖余

【声音】劳力士常见,劳丽诗不常有

工人日报-中工网 刘颖余
2020-06-10 07:14:51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上周讨论了下姚明和朱婷上热搜的话题,本周这一话题看来还要继续。

  起因是劳丽诗也上热搜了。

  32岁的劳丽诗是前奥运跳水冠军,名气虽然不能和姚明、朱婷比,但说她是公众人物,并不为过。

  和某些公众人物大不同,劳丽诗在微博上不炫富,不秀恩爱,反而喜欢转发或发表社会新闻、社会评论。这也导致她经常遭遇网络暴力。

  对此,劳丽诗也绝不息事宁人,而是坚决地怼回去。

  当然,面对网络暴力,她没有以暴制暴,而是以风趣、幽默且不无深度的个性化表达,与“喷子们”互怼。

  比如网友说:“奥运冠军是没读多少书的”,她怼道:“幸亏我读书不多,读书读成您这样的脑水肿可没药治。”

  面对读书少、脑子进水、是非不分等各种指责,她回击:“哈哈哈,突然很开心,因为没有活成你们喜欢的样子,要是活成你们这些人赞美的样子,我立马从十米台跳下,跳水池没水的那种。”

  最为典型的是,在6月1日儿童节,劳丽诗描述了在13岁时,她们一群小孩在国外训练,被国外的好心家庭暂时代养,因此劳丽诗说了一些感恩的话。

  于是,就有网友嘲讽劳丽诗说:“美国连空气都是甜的。”而劳丽诗的回复简短有力,且不无幽默:“不好意思,我去的是澳大利亚,没及时写明具体国家,让您喷错了方向,辛苦了!”

  劳丽诗还有不少颇有哲理和智慧的话:“有些事没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隔着屏幕看别人,当发生在我们身上时,别人隔着屏幕看我们。”“苍蝇飞到人类的餐桌上,人们挥舞着苍蝇拍驱赶,苍蝇却认为是欢迎仪式,于是飞得更起劲了”……

  这些话如今已被网友变成“劳丽诗语录”,广为传播。

  有趣的是,劳丽诗一面身陷网络暴力,孤军奋战,另一面却也收获了社会上如潮的掌声和赞誉。

  人们称赞她“作为跳水运动员,身体跳水却脑子升空”“运动员比文化人更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体育的劳丽诗们,反而给我们更多人上了宝贵的一课!”有人甚至称她为抗击网络暴力的斗士。

  著名编剧宋方金也力挺劳丽诗:“听兔子叫,三年不敢种豆子。听坏人叫,十年睡不好一个觉。听老好人言,吃亏在眼前。支持劳丽诗,在自己的生活中,继续做自己的冠军。”

  某种意义上,这些滔滔赞美不无拔高,但我也觉得劳丽诗配得上这些赞美。

  她至少是有勇气的,善于独立思考的,她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做判断,而拒绝人云亦云,“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只知道我不想要什么”。

  面对集团作战的网络暴力,更多的公众人物,都选择明哲保身,这只能让“喷子们”有恃无恐。

  即便是贾樟柯这样有意志力的人,也不得不退避三舍,“我对形成共识越来越没兴趣,太消耗创造力”。言语中不乏清高,更有厌倦与无奈。

  而劳丽诗却不惜一战。人们说她是“斗士”,也在情理之中。

  但劳丽诗显然无意去当“斗士”,她是“被斗士”的。她没有攻击性,相反,她很温和理性,有时还很幽默俏皮。劳丽诗所为是一个正常人都想去做的事情,只不过她比绝大多数人都勇敢。

  浏览网友的评论,我发觉,大多数人都会提到劳丽诗的运动员身份,认为她的表现改变了社会对于这个群体的认知和偏见。“劳丽诗证明了一个事:什么事,都不在群体,而在人!什么样的群体,都有明白人。”

  无需讳言,今日社会对于体育和体育人的偏见,依然存在,但我们也不必过分沮丧,因为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姚明、朱婷作为两会代表,说“金句”,上热搜,是一种证明;劳丽诗孤军对战网络“喷子”,赢得舆论称赞,也是明证一种。后者或许没有前者那么红,却因此更有普遍性,更易赢得普通公众的同理心。

  劳力士常见,劳丽诗不常有。偌大的社会应该容得下一个劳丽诗,我们更应该珍惜劳丽诗们的存在。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