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赛事没了,但体育一直在那里-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刘颖余

【声音】赛事没了,但体育一直在那里

工人日报—中工网 刘颖余
2020-04-08 07:14:08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詹姆斯和广东男篮签下了短合同,即将出战CBA联赛。”

  4月1日,这条消息劲爆推出,辅以穿着广东战袍的“小皇帝”照片,还真惊着了不少人。但大家很快反应过来了,这是愚人节的恶搞,于是便都一笑而过。

  有趣的是,广东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还出来“幽默”了一下。在一条视频中,他公开“承认”,广东队接近签下詹姆斯,但因为近期的特殊情况,詹姆斯无法来到中国,所以只好作罢。

  看着大家搞笑都那么认真,那么有娱乐精神,还真挺令人感动的。虽然其实也并不怎么好笑,但它至少表达了大家对于篮球的一种热爱,以及对于篮球赛事重启的一种期盼。

  谁说疫情期间,我们只能愁眉苦脸呢?

  先前有消息就说,CBA可能在本月重启,采取赛会制。詹姆斯和广东男篮“绯闻”的灵感,大致源于此。

  但随着奥运落选赛的取消,以及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出一纸通知(今后一段时间内,马拉松等大型活动、体育赛事等人群聚集性活动暂不恢复),CBA重启大概也没有时间表了。

  毕竟,防疫抗疫是当前最重要的大局,CBA不必像某些人期望的那样,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篮球联赛,那其实也不是一种“荣誉”。

  君不见,白俄罗斯的冰球联赛和足球联赛,还在照常打,但舆论对此却不敢恭维;

  在瑞典,低级别球队之间的练习赛仍被允许进行,但一支业余足球队因其练习赛在博彩网站获得高曝光后,竟遭到了包括死亡威胁在内的恶性网络辱骂;

  在荷兰,联赛已经停摆,但当荷兰足协证实他们将遵循欧足联的指示,试图在8月3日之前完成当前赛季后,名宿奥维马斯也坐不住了,他大声疾呼:“联赛已经死了,生命更重要。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大家关心的是钱,而不是人们的安危?”

  看来,灾难当前,人们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健康和生命,远大于比赛本身。

  固然,球迷渴望看球,球员希望有球打,俱乐部也需要球市维持运转,但所有这一切,都不能拿球员、观众的健康和生命去冒险。

  无视生命、健康的曝光度和盈利,背离了体育运动的初心,是冷血而可耻的。

  没有比赛的日子,似乎让人无所适从,但也并非世界末日,因为赛事没了,体育却一直在那里。

  不必说各种网络赛、各种队内训练赛,依然可以让运动员找到比赛感觉,保持竞技状态,即便是有些运动员没有条件集中,他们也会选择居家训练。

  早些时候,国家女足队员王霜在高楼天台苦练的视频,就曾打动无数国人的心。

  心若在,梦就在。如果对体育的热爱一如既往,追求卓越的梦想从未逝去,运动员就无须有过多的焦虑。他们只是暂时失去正式比赛的机会,并没有失去一切。

  而对于普通人,疫情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大多关闭,无法和球友切磋,与跑友互动,但他们依然可以选择居家健身,挖掘更多的可能性。

  体育的魅力大着呢,圈在家里,才考验你的自律,以及你是否真正爱体育。

  最近,有一则视频传遍了中国各大媒体:在德国汉堡的街头,一位名叫塞万提斯·帕托的健身教练,无偿带着大家一起运动。他为大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有音乐,有热身,有徒手,有器械,一板一眼,既专业,又易学。在健身小哥的感染下,有人全家老小齐上阵,有人用矿泉水瓶代替器械,那气氛叫一个欢乐祥和。

  在全球遭病毒肆虐的灰暗日子里,看到这样的视频,的确让人振奋、暖心。

  帕托说:“人们既然可以在阳台上隔空喝酒聚会,那为什么不锻炼身体呢?我们可以和邻居一起做点什么,这是个很酷的主意。”他做到了,还帮助人们做到了。

  体育,就是这么酷的事情,它不只是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愉悦心灵,还能让人抱团取暖、增进友谊,积极达观地看待人生。这世间,还有什么事情,比它更划算呢?

  坐而论道,动口不动手,不是真正的爱体育。如果这一场疫情,让一些中国体育迷告别“嘴上的体育”“沙发上的体育”,身体力行地动起来,好好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体育给人带来的改变,那又何尝不是人生中的一种意外之喜。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让更多优秀工人走上劳动教育课讲台

    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并且“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并且培养出“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 中工时评:为全球抗疫和提振经济贡献中国力量

    7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次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挑战,只有携手应对,众志成城,方能化危为机,共创美好未来。

  • 中工时评:借口疫情严重搞就业歧视,绝不容许!

    疫情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是短期的,但我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则是永恒的。某些地方和企业以疫情严重为借口做出就业歧视的荒唐行为,从小我方面而言是过度的应急反应;从大我方面而言,是损害战“疫”大局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失德违法行为。对此,有关各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迅速纠正,严肃查处。

  • 中工时评:积极有序推进抗疫一线职工疗休养

    目前,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援汉医疗队开始回撤,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交通卡口和防疫检查站陆续撤销,不少景点有条件恢复开放。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工会也开始恢复本年度的职工疗休养计划,例如杭州市总工会组织100名坚守社区防疫一线的职工走进余杭大径山开展疗养。

人物

  • 抗疫日记:这个春天,是刻在记忆里的春天

    随着出院病人的增多,确诊病例的减少,从前紧张拥挤的病房,如今已经空出来许多。处理完手头的工作,我开始打扫空房间,每走进一间病房,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幕幕难忘的画面......在“红区”工作的陈敏。5床的老奶奶和6床的老爷爷是一对老伴儿,爷爷的病情比较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看着老伴儿一天天消瘦下去,老奶奶很是着急。

  • 【地评线】江右时评:世界卫生日,向白衣天使致敬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而今年的这一天,却显得尤其不寻常。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宣传主题定为“致敬医护,共抗疫情”。在过去的这个寒冬,白衣天使们用一双双手紧紧拽住在疫情悬崖办的生命,他们不是超人却在拯救世界。

  • “冲锋在前,是我们应有的样子”

    “丫头,你好!我是张奶奶。回到江西还好吗?感谢你在方舱医院陪我度过一段难忘时光……”。作为一名90后党员,与同龄人对话,我感受到他们扛着责任与使命的肩膀,坚实有力。

  • 为被联合国点名表扬的“雨衣妹妹”点赞

    近日,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在联合国网站推荐了全球10位年轻人参与抗疫的故事——中国的雨衣妹妹也在其中!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