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上得好,功夫在网外-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幻灯片

网课上得好,功夫在网外

张世光
2020-03-11 07:14:4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前两天,已经95岁高龄、有着71年教龄的清华大学张礼教授火了。因为疫情影响,他只能在网上给学生们开讲《量子力学前沿选题》。没想到,年事已高并没有成为他上网课的障碍,精彩精妙、从容不迫的讲授,赢得了不仅仅是清华学子的赞叹,不少网友看了都说:再也不逃网课了。

  疫情笼罩下的开学季,让上网课成为热门话题。特别是此前,初来乍练的一些中小学老师上网课“翻车”的视频让人忍俊不禁。但仔细想来,每一位网上“翻车”的老师,多是因为技术上的操作不熟练,没有哪位是因为授课内容出错或态度上有问题而被笑话。

  这种网上授课的能力并非是能临时装出来的,更多应该是线下功夫的常年积累。上述95岁老教授网上首秀成功,更加说明了这个道理。张礼教授从1998年起就开始讲授《量子力学前沿选题》,虽为老课,但常翻新。多年来,每次上课前,他都要花上一个下午或者一个晚上重新备课,并且经常把最前沿的内容融入每一次的课程中。

  不仅是张礼教授,疫情下的很多大学老师的网课表现其实都是他们平时工作态度、方法的网上翻版。

  比如,网络上,华中农业大学王鲁峰老师为了防止家里孩子打扰,爬到屋顶给学生上课的照片被热传,实际上,他平时就是一位带着当家长的心态教育学生的班主任;曾经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金奖的商丘师范学院王宇翔老师,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五块屏幕同时与学生在线交流,确保最大限度留住每一位在家同学的注意力……还有许多老师,他们都使出平时修炼的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竭力保证网上教学的质量。

  疫情改变了师生见面的方式,但改变不了在传统教室里涌现出来的好老师。网络是个放大镜,让更多的人把这些老师的好品质、高水平,看得更清楚。

  相比之下,有些高校里的老师则让人担忧。他们播放着一个常年不改的PPT,运用着一念到底的授课方式,重复着讲了一年又一年早已脱离现实的课……平时在封闭的教室里,靠着点名这个“法宝”都留不住学生,现在通过开放、自由的互联网,就更难抓得住学生了。

  好在,这种平时就不负责任的老师和一批陈年烂课已经被有关部门盯上了。从2018年起,教育部就宣布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这次因为疫情而带动的大量网课,倒是给各个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条件:何不穿个“马甲”,去老师们的直播间转转,探个究竟和虚实?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在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中彰显工会力量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强化工会参与协调调解职能摆在突出位置,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贯穿于劳动争议的协商、仲裁、诉讼全过程,最大限度发挥调解分流诉讼、缓和矛盾、解决纠纷的作用

  • 中工时评:“不见面的工会”也能发挥大作用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要“加大线上招聘服务工作力度”,并且“提供在线免费培训”,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要大力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

  • 中工时评:面对惠企扶持政策,中小微企业更需自救

    不容忽视的是,不论是减免税费还是发放贷款,“出血”的并非企业股东。事实上,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或借债形式来获得资金。当然,前者意味着股东股权可能被稀释,后者则意味着日后要偿还债务,“出血”的都是股东。对此,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当意识到,自从企业开门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做好与职工一起应对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准备,而对抗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成本,往往已经体现在既往的市场价格和人力成本之中。

  • 中工时评:做好统筹文章,奋力实现防疫发展“两不误”

    只要每个地区、每个部门都把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和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尽快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人物

  • 义行天下,陈庆丰们身上闪耀浙商精神

    做义利并重、富而思报的践行者,正是浙商的追求;以利和义、义利并举,正是新时代商人的底色。

  • 校长为何变“骑手”

    最后一公里决定了群众能否真正享受到政策福利,也考验着基层干部的用心和智慧,抓落实就是“试金石”。

  • 赞“特别的使命感”

    陈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少将军衔。抗击非典时,她率团队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发挥了关键作用;汶川抗震时,她是“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为“大灾之后无大疫”作出重要贡献;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她率团队研发出世界首个新基因疫苗。

  • 战“疫”一线丨重症医学专家张西京:生死关头,必须争分夺秒!

    呼叫值班医生,穿戴防护装备,跑进病房,投入抢救……争分夺秒,脚步匆匆,是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的常态。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