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正当防卫理念,让正义“不委曲也可以求全”-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重点推荐

重塑正当防卫理念,让正义“不委曲也可以求全”

史洪举
2020-05-28 06:46:26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据新华社报道,5月25日,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到,指导地方检察机关查明涞源反杀案、邢台董民刚案、杭州盛春平案、丽江唐雪案等影响性防卫案件事实,依法认定正当防卫,引领、重塑正当防卫理念。据了解,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涉正当防卫不起诉案件同比增长110%。

  近年来,不少涉见义勇为、正当防卫案件引发关注,昆山反杀案、涞源反杀案更是引起公众热议。去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涉正当防卫不起诉案件同比增长110%,这折射出司法机关包容、支持正当防卫的态度,有助于更多人有底气去制止、反击不法侵害。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者采取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属于无限正当防卫,无须承担法律责任。

  之所以豁免正当防卫者的法律责任,主要在于,面对不法侵害时,被侵害人都有自卫救济的权利,其他人也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道德义务和权利。这是确保社会秩序正常运转,维护社会个体安全感的应有之义,也是鼓励见义勇为、传递正能量的需要。如果对正当防卫者苛刻以待,无疑会导致一些人在他人面对不法侵害时不敢出手,进而造成一些恶劣影响,增加社会运行成本。

  以往的一些司法实践中,相关执法、司法部门有时对见义勇为者要求严苛,“防卫过当”的判定不少,导致一些制止不法侵害的人承担了一些民事赔偿乃至刑事责任。可以说,这既悖逆常理,也让具有朴素善恶观、正义观的公众难以接受。久而久之,正当防卫将不断减少,而恶人可能更加嚣张,好人可能更加稀缺,这对整个社会秩序而言,显然是一场灾难。

  正当防卫面对的是突发事件,而不法侵害具有突发性、紧急性,行为具有难以控制性、后果具有不可预测性。这需要见义勇为者迅速果断出击方可抓住机会有效制止不法侵害。在这个过程,其实是没有时间思考和多想的,真想清楚了、透彻了,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普通人在紧急情况下不顾自身安危就冲上去制止违法犯罪,防止损失扩大,精神本就可嘉。如果要求其面对不法行为时既要考虑有效制止又不能造成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不仅不现实,而且不符合公众的朴素认知和价值观,反而可能让正直、勇敢的人畏首畏尾、沉默不语甚至袖手旁观。

  各地检察机关不起诉涉正当防卫案件同比增长110%,释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不会让好人受委屈。这相当于给了制止不法侵害者一个护身符。这也传递出,苛刻要求正当防卫行为或将成为过去,而包容善待正当防卫将成为司法机关办案的趋势和选择。

  强化“正能胜邪,邪不压正”的社会风气,鼓励人们依法行使正当防卫权,让正义“不委曲也可以求全”,让社会风气更加向上向善,是法治的进步,也是社会的福音。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通过中国两会感受危难之际的信心和希望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两会的召开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在外媒看来,非常时期的中国两会虽有其特殊之处,但传递的仍然是中国保稳定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是在危难之际愿做“及时雨”的大国担当。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