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潮】便利店还是一门“好生意”吗?-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重点推荐

【市场观潮】便利店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舒年
2020-05-19 07:10:27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近日,某知名连锁便利店宣布,其在北京区域所有门店于“5月20日24点0分经营进行调整”,要求手中尚有消费卡和小程序余额,以及尚有积分的消费者在此之前进行消费。此消息一经宣布,引起业界热议。要知道,2017年时,该品牌旗下在京连锁店有350家,市场份额位居该市翘楚。

  那么,在当下,便利店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好坏,与其自身原因不无关系,以某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来判定整个行业动向,其实并不妥当,即便这家企业曾经位居行业头部。换言之,仅以一家企业的经营情况,便称某个城市是“便利店沙漠”,或者说便利店行业出现危机,如此定论未免有些草率。

  不过,在今年一季度,便利店行业的整体经营数字的确并不理想。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今年一季度,便利店行业整体销售同比下滑在10%~15%之间,这期间不无疫情的影响,从4月份开始,便利店行业整体销售开始有所回升。

  事实上,疫情对于便利店的影响,可能不只是一个季度,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闭门在家期间,通过各大配送平台,消费者足不出户可以买到大型商超的各类商品,许多在品种、数量和价格都较便利店有一定优势。便利店原有的深入社区的优势也受到挑战,这样的消费习惯,恐怕在疫情好转之后依然会延续。与此同时,原本占据街巷、社区黄金位置的便利店,也面临着租金、人力等综合成本上涨压力。

  有很多人需要便利店,对于上班族来说,便利店始终有可加热的方便食品供应;对于旅行者来说,便利店24小时开门迎客,全年无休,这是其它商超甚至电商平台都难以做到的;甚至对于便利店店员来说,这是难得的“风吹不着雨晒不着”、应聘门槛不高、工作时间灵活的工作。

  但是,这些都不是一家便利店能否继续生存的关键理由。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始终存在,但要想在大中型商超、街边小卖部、特色商品店、电商平台、配送平台的夹击之下找到一席之地,便利店需要更契合消费者需求。

  打开地图,挑选一个大城市,如果把各大商超的名字输入进去,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品牌、不同定位的商超,在同一城市不同区域内的分布密度是不同的。从表面上来说,这是市场自然竞争的结果,然而从深层次来说,这是因为城市不同区域,消费者构成不同、需求不同,自然倾向于不同品牌。

  一个大城市内尚且如此,推而广之,全国范围内,2018年底,全国城市总数672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297个。知名品牌便利店在全国扩招情况,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分布情况如何呢?要知道,最早进入中国的便利店品牌,进驻的省份也只有13个。

  自1992年便利店概念进入国内,到2018年,我国便利店门店数量达到12万家,与发达国家数千人就有一家便利店的程度相比,市场犹有不小空间。去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也为便利店行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不同城市之间,乃至同一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社情民意不同,消费者口味爱好不同,外部经营环境和商品需求迥异,这就要求便利店在经营模式上要有“求同存异”之策,既保持自有品牌的特色商品,也要有针对当地消费者的特色内容。

  在一个人均GDP达1万美元的庞大市场里,商品零售业不可能不是一门“好生意”。只是,便利店能否做好这门“好生意”,就要看便利店能否端出真正满足目标消费群体需求的“好商品”和“好服务”了。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