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闷死83岁老人”,雇保姆咋成了引狼入室?-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重点推荐

“保姆闷死83岁老人”,雇保姆咋成了引狼入室?

胡建兵
2020-05-14 07:08:39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用毛巾捂住老人面部,然后一屁股坐在其胸口,手里摇着扇子,直至老人没了生命体征…… 这残忍的一幕被房间里的摄像头拍摄下来。受害人是江苏溧阳一名83岁老太太,嫌疑人是保姆。目前,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控制,案件正在侦办中。(见5月12日《新快报》)

  保姆的工作性质需要强烈的责任心和较高的道德水准,对吸毒、赌博、偷盗等有违法犯罪前科和行为不端的人,从业应当设置严格标准和门槛。然而,近年来,一些“毒保姆”“黑保姆”出没于家政服务市场。比如“杭州保姆纵火案”中的保姆莫焕晶就曾有偷盗财物、赌博等劣迹。

  品行不端的人为何能混迹于家政服务市场?一方面是有关部门管理不够,很多地方也没有“保姆黑名单”制度。倘若能够建立完善类似的黑名单制度,像莫焕晶那样的保姆,在多次偷盗、赌博等行为被发现后,就应当被该制度屏蔽在行业之外,想到下家作恶就没有了机会。

  另一方面是家政服务行业自身管理混乱,对保姆身份信息核实不够,对其人品、能力等缺乏把关,而个别人刻意隐瞒的前科、劣迹就更难发现,埋雷在所难免。

  “黑保姆”“毒保姆”正在损毁这个行业的名声,甚至造成一些极端的刻板印象,比如涉及某些地域来的保姆,很多人会戴上有色眼镜。某种程度上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也是对大多数本分的家政从业者的不公,甚至破坏雇主与保姆间的信任,加剧行业与市场的撕裂。因此,必须完善家政服务业的惩戒机制。

  希望各地能够尽快建立完善家政服务行业的黑名单制度,明确行业准入的禁限规则,细化有犯罪记录、有雇主投诉、履历及相关证件作假等方面的筛查。同时,相关部门和家政企业应合作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查询平台,既方便精准管理、动态管理,也能让用人方在招聘时从源头上净化市场、发现劣迹可以及时剔除相关人员,同时也有利于雇主在购买服务前充分知情、安心享受服务。

  雇个保姆都要心惊肉跳,显然是极不正常的事。期待家政服务行业能够尽快成熟起来,别再让悲剧重演。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应对“招而不聘”的用工寒冬需做好“两个准备”

    “招而不聘”纸面上招工、“休眠式”生产熬冬、保守性储员、普遍降薪、裁员减负……据最新一期《?望》新闻周刊报道:记者在粤、闽、辽、豫、湘等多地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国失业率飙升,我国经济虽然已率先复苏,但由于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多地企业仍面临生产困境,用工意愿和规模下降,求职难度加大。

  • 中工时评:签约何须仪式!

    这两天,《半月谈》的一篇题为《一个项目签3遍,复工复产像表演?》的批评报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 中工时评:拒绝加班就必须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法院一个有关加班争议的司法裁决视频上了热搜,也成为劳动法学界关注的热点。

  • 中工时评:让优秀工人也可以走上领导岗位

    4月23日,四川宜宾市委组织部发布公告,面向优秀农民工公开选拔10名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其中7个是副镇长,3个是副乡长,选拔对象为“返乡任村党组织书记的优秀农民工”,对学历、村干部任职时间、外出务工时间、户籍地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